当前位置:首页>工作动态

四平市审计局   2017-05-26 12:33:00   来源:四平市审计局
安居工程审计中保障对象经济状况筛选比对数据亟待更新完善

  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中,确认保障对象及其家庭成员经济状况是否符合保障条件、是否存在弄虚作假谎报家庭经济状况骗取保障待遇,是审计的重要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核实确认保障对象及其家庭成员经济状况的工作主要是通过五个方面的信息筛查和比对来完成,一是核实其是否经商办企业,主要是通过核对其是否申领工商营业执照来确认;二是核实其是否有固定的职业和稳定的超过保障线的收入,主要是通过核对其是否是财政供养人员、是否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否有企业为其缴纳养老保险费、是否领取养老保险金、是否缴纳住房公积金来完成;三是核实其是否拥有房地产、车辆等高价值财产;四是核实其是否享受了或正在享受其他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保障待遇;五是核实其是否 “名存实亡”而 ““虚报冒领”。

  而要完成这些方面的信息筛查比对,审计机关就要建立一个涵盖工商注册登记、房地产登记、机动车辆登记、个人所得税登记、养老保险登记、住房公积金缴纳记录、财政供养人员名册、死亡人员等电子数据信息的数据库,并进行实时更新,以保持数据的全面性、完整性、实时性、权威性,进而保证信息筛查比对准确率。

  从2012年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以来,四平市审计局利用2012年审计署统一组织的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时采集建立的数据库,通过对保障对象及其家庭成员经济状况信息筛查比对,及时发现了和纠正了一部分不符合保障条件而骗取待遇的问题,并予以及时纠正,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保障性安居工程惠民政策的公平公正,对弄虚作假者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五年来,通过信息筛查比对发现的违规问题数量呈大幅下降趋势,由开始时的上百人减少到几个人。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城乡最低保障管理机构对保障对象实行动态管理的成效;另一方面是审计机关建立的数据库数据信息陈旧、不全面、不完整造成。以四平市审计局为例,用于比对的数据是2012年全国社保基金审计时采集的2011年末的数据,受种种原因主要是管辖权的制约,至今已经五年未更新了,数据信息与实际状态不能同步,严重影响了筛选比对的结果,导致审计筛选比对效率低、比对结果准确性差、缺乏权威性。

  几年来,四平市审计局一直尝试与有关数据管理部门或机构沟通协调,希望取得这些部门或单位的支持,采集更新最新的最完整的数据,却一直不能实现。究其原因,一是某些部门单位本位主义思想严重,大局意识淡薄,以信息保密为借口拒绝提供数据信息;二是某些人财物垂直管理部门单位以不归地方管理,地方审计机关无权要求其提供数据信息为借口,拒绝提供数据信息;三是上级审计机关组织协调不到位,对在职权范围内能够协调解决的问题不予支持。

  为此,建议地方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做好相关信息采集的组织协调工作,给掌管相关数据的部门或单位施加压力,督促这些部门单位及时满足地方审计机关的要求,帮助地方审计机关建立全面完整、实时同步的比对信息平台,为提高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质量提供基础性保障。同时,地方审计机关要严格执行保密法,建立健全完善有效的保密制度,明确审计人员的保密责任,认真按照相关部门单位的保密要求采集、管理、使用和销毁相关的数据信息,保证相关数据信息的安全。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