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新预算法实施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之际,审计部门面临着经济新常态下,审计工作要以监督检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为基础,努力实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审计监督全覆盖。本文将结合近年来本市财政审计工作的实践经验,对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进行总结。
一、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取得的经验
1.做好审前准备,提升审计质量。一是加强财政法规的学习,财政审计工作政策性强,随着国家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预算绩效管理、中期财政规划、统筹使用财政资金等改革以及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实施、《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修订,要求我们财政审计人员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审计方法;二是做好审前调查,从上一年初我们就持续关注月度《财政收支简报》、《地税收入简报》等情况,关注部门预算的编制、人大预算批复及预算调整方案,关注财政政策的调整,关注政府重点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好审前的资料收集和情况调查,制定切实有效的审计实施方案,防范审计风险,确保审计质量。
2.联系实际,不断调整审计思路和审计重点。关注每年末部门财政决算汇总中存在的疑点,依据市政府工作重点和上级审计机关新一年的审计内容以及审计对象业务的变化情况等,不断调整审计重点,每年我局年度审计计划都重点安排审计一至两项审计内容,近几年来审计重点主要围绕以下内容:一是加强对预算编制及预算调整情况的审计;二是加强对市政府重点项目的审计;三是加强对存量资金的审计;四是加强对部分重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审计;五是突出对“三公经费”、培训费和会议费等的审计。
3.与其他专项审计相结合,拓宽审计深度和广度。由于预算执行审计牵涉点多、面广、线长,是一项统揽全局的系统工程,只有将各专项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和目标相衔接,才能拓宽预算执行审计的领域和范围,进一步丰富和提升预算执行审计的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预算执行审计的整体效益。如财政存量资金、扶贫、环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畜牧业发展引导、失业保险等资金的专项审计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相结合,扩大审计的广度与深度,深化了审计成果。
4.积极督促落实整改,加大审计执法力度。近年来,我市预算执行审计得到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些问题在审计期间就及时得到了纠正。每年提交预算执行结果报告后市长(或主管副市长)都会组织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专题会议,督促各部门研究整改措施,并将责任落实到部门和责任人,同时针对薄弱环节及时查找原因,寻找解决方法,调整或制定相应方法、制度;我局整改科也对参加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科室进行督查;年末我局还向市人大对预算执行工作报告中存在问题整改情况做专题报告,达到了审计的预期目的。
(二)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取得的成果
2015年以来,通过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发现揭示财政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了财政资金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精细管理,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规范了财政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完善了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办法)。如2016年度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中揭示市国土局土地收储中心未核算收储土地实际成本等土地管理方面的问题,市委、市人大领导十分重视,做了重要指示,出台了《四平市区土地收购储备工作实施方案》和调整了2018年土地收储计划,对规范土地收储工作、增加财政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适当增加土地评估机构数量,并将土地评估费用等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确保土地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真实准确;针对违规举借政府债务、挪用债务资金等债务管理问题,促使市政府重视对债务资金的管理,规范政府债务举借偿还措施,并重新梳理了政府存量债务,核销了部分不再属于政府的债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