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聋哑学校开学典礼即欢度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师生趣味活动

2023-10-17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在这金风送爽,碧空澄澈的初秋,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迎来了新的学期。今天,我们全体师生在这里隆重举行新学期开学典礼。首先,我向一直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做出优异成绩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并特别向新入学的同学们表示最真诚的欢迎!新的学年,孕育着新的希望和憧憬,我们每一位老师和同学经过暑假短暂休息与调整之后,又将满怀信心、斗志昂扬地站在新学年的起跑线上。 

  四平市聋哑学校始建于1960年,经过63年的发展,在局党委正确领导下,在校领导班子的团结合作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下,在前任领导打下坚实的基础下。我们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这里我代表领导班子向大家汇报工作情况: 

  一、教育教学开展情况 

  我校全体党员干部深入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特殊教育规律,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践行“以残疾学生发展为本”的特殊教育理念,促进特殊孩子实现最大限度的发展,努力使残疾学生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 

  (一)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办好充满特色的义务段特殊教育。 

  我校针对不同残疾学生类型,既要向残疾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培养他们具备一定的技能,使其能够继续学习和融入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义务教育阶段,我校采用分层教学,除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程以外,针对学生的不同残疾情况还开展了律动、美术、计算机、剪纸等特色课程。特色教育成绩显著,我校舞蹈《春到草原》在第四届吉林省残疾人汇演中获二等奖,我校学生作品《四平巧姐》在四平妇联和人社局联合举办的手工制作大赛中获优秀奖。我校高度重视医教结合工作,残疾学生康复训练成绩显著,2019年,我校4名学生参加了全国听障朗诵大赛吉林省赛区比赛,1人获得三等奖,3人获得优秀奖。为提高学生素质,丰富学生生活,培养学生能力,我校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2023年,我校在省第四届残运会部分比赛项目中,获得女子羽毛球双打铜牌,女子单打第六名;听障乒乓球项目中获得了男子团体铜牌。特色办学为残疾学生创建了丰富多彩的天空。 

  (二)普惠发展,设立并办好特殊教育学前班。 

  为了让学龄前残疾儿童也能够公平地接受教育,让残疾儿童在入学前有一段适应学校生活的时间,2014年我校成立学前“启智班”。为不断加强残疾儿童适应能力,我校于配置了多感官训练设备,设立了多感官训练课程。特殊儿童在多感官训练中得到了多重感官刺激,获得了独立控制环境的机会,增强控制感和自我认知体验。我校历届培智班教师用“细心、爱心、耐心”,培养了许多能够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充满爱心的学前教育为残疾儿童营造了温馨的天空。 

  (三)结合聋生特点,开办美术特色职业高中班 

  为满足聋生提升学业水平需求,我校2013年开办以美术为特色的职业高中班。为快速提升职高教育教学水平,我校与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第三高级中学美术培训基地建立了帮扶共建关系,搭建了良好的融合教育发展平台,促进了我校职业高中班高质量发展,职高教育成果显著。截止到2023年我校职高班毕业生累计升学19人,分别被北京联合大学、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绥化学院、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南京特殊师范学院、辽宁特殊教育师范等高等学校录取,我校参加高等教育升学考试的学生90%以上实现了升学的梦想。特殊职业教育为残疾学生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空。 

  (四)不断提升“送教上门”工作质量,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为保证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在控辍保学工作中我校制定了“一生一案”的“送教上门”长效机制。为保证“送教”质量,我校选派责任心强、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每位送教教师根据孩子不同的残疾程度、残疾类型,因材施教,悉心传授知识。在送教的同时,我校也为残疾学生家庭送去“温暖”。学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每个残疾学生家庭送去生活必需品。残疾学生及其家庭感受到了来自学校、老师的关心、爱心,一缕缕爱的阳光洒入了他们的心田,激励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送教上门”工作为重度残疾学生打开了充满希望的天空。 

  2023年5月18日,新华社刊发题为《特教教师“送教上门”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的文章,对我校“送教上门”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送教上门”工作的意义,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五)坚持立德树人,广泛开展知爱感恩教育。 

  我校在重要传统节日、全国助残日等时间节点,积极开展绘画展示、研学实践等活动,在活动中深入开展立德树人教育。让学生感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魅力,拓宽了学生视野,增强了学生信心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了学生生活,提升了残疾学生幸福感。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新华社刊发题为《无声童年亦多彩》的文章,对我校积极开展残疾学生综合性训练,“让残疾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生活得到多彩幸福体验”的教育成效,进行了宣传报道。 

  二、抓党建,学思想,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工作情况 

  (一)学思想,强党性,促提高。 

  我校理论中心组严格按照制定的学习计划每月开展两次集中学习和两次自学,学习内容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著作选读》为主。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明确了奋斗目标。力争思想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以学促干,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二)重实践,深调研,解难题。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在校内开展调研,结合分管的具体工作和学校实际情况确定调研课题,有的放矢力争解决师生的实际问题。通过调研学校领导班子了解到由于我校95%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贫困家庭,低保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的高峰期,两年前的校服都已经不能再穿,但对于绝大多数贫困家庭来说一套学生校服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学校领导班子经过对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的了解,积极联系社会爱心人士为我校在校学生每人捐赠了一套统一的校服,解决了学生们的实际困难。 

  通过调研,安全排查学校领导班子还发现我校的操场由于年久失修特别容易积水、领操台使用多年已经破损、楼顶排水管严重破损、楼顶女儿墙风化掉渣严重等存在安全隐患。学校领导班子经设计审批、多方筹措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在暑假期间对四个项目进行维修,保证了在学生开学前排除校园设施安全隐患。 

  通过调研学校领导班子发现,四平地区还有不少多重重度残疾儿童由于生活不能自理等原因不能来到学校读书。得知这一情况学校领导班子决定克服困难为不能到学校学习的重度残疾儿童开展送教上门,进一步推进普惠教育。由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和专职副书记亲自带队,梨树组和伊通组分别选派4名责任心强、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特殊教育经验的教师参加送教上门。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为每一个学生准备了学习用品及生活用品。通过老师们深入家庭,送教上门,真切地体会到,“送教”不仅仅是要把知识送给孩子,也要根据情况送给这些残障孩子的家长,教给他们方法,尤其是对留守重度残疾儿童的家长,能让家长在正确的指导下,让孩子们掌握最基本生活知识技能。教育不只是改变孩子一时的状态,甚至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送教上门切实解决了群众的老大难问题。我校的送教上门工作不仅获得了群众的满意还得到了新华社记者的关注,新华社记者在新华网上对我校的送教上门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 

  展望未来,我校将成为一所更加关注师生生存与发展,能满足师生成长需要的学校,一所能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师生最坚实的起步为校心理念的学校,一所同家长一起践行“你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咱们共同家园”这一家校合作的学校,一所能让孩子们能得到公平关注和爱护,使之感觉有着“家”一般温暖的学校。 

  特殊教育学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高等教育学校的专家的大力指导下,四平市聋哑学校全体教师砥砺奋进,不断创新,一定能够在特殊教育战线上,办好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学校。 

  在此,我祝愿并相信我们全体师生都能在新学年的工作与学习中绘下美丽的蓝图,书写崭新的篇章。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