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方案

2023-10-19

  为了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安全,保证教学有序进行,提高师生自我保护能力,规范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响应行为,针对空气污染等突发事件采取科学合理有效对策,降低突发事件对我校造成的不利影响和伤害,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中,要高度重视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把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危害,并切实加强对应急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各及部门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高度重视,坚持预防为主、常抓不懈,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真做好应对重污染天气的各项准备工作,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通过黑板报、宣传海报、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各种宣传平台,面向师生广泛开展大气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时自我保护知识教育,向学生讲解基本的空气质量辨别方法、重污染天气的危害,教会学生掌握污染天气条件下的基本保护常识,让学生不断增强环境保护和自身防护意识,保持镇静,听从指挥,同时做好家长的工作,争取他们的支持。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成立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校对重污染天气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负责统一决策,组织、指挥校内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行动,下达应急处置工作任务,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防止重污染天气谣传或误传,不信谣、不传谣,保持社会稳定。 

  二、应急处置 

  建立应对重污染天气的预警信息接收与传播工作,做到快速反应应急处置,及时报告信息,提高应急外置能力和指挥水平。 

  1.预警信息接收 

  收到上级发布的相应预警后,应立即电话报告领导,开展工作。校内采取校信通、短信、广播、网络等方式及时向学生和学生家长公布空气预警信息。 

  2.重污染天气发生后的应急响应措施 

  响应分级按照重污染天气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重污染天气发生后,在上级的统一部署下,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本校的应急工作,并根据预告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1)Ⅲ级(空气重度污染)响应措施: 及时通过广播、网络等媒体和校信通、手机短信方式接受上级发布的预警信息。指导师生做好空气污染防治和应急保护基本知识宣传普及工作,上下学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能源消耗,减少体育课等户外活动,外出采取戴口罩等防护措施。 

  (2)Ⅱ级(空气严重污染)响应措施: 值班人员24小时在岗,保持通讯畅通,及时沟通相关信息,做好应急相应的准备工作。指导学生在上学途中做好防护措施停止体育课和其他户外活动,所耽误的课程可通过调课方式弥补,以保证课程计划落实。停止学校内施工工地的扬尘作业,做好现场扬尘管控。 

  (3)I级(空气极重污染)咱应措施: 做好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接收和传播工作。停课放假学校通过布置家庭作业、网络教学等方式安排好学生在家的学习。提醒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应该留在室内,特别是儿童、老人和病人要避免体力消耗。要保持与家长、学生沟通畅通,密切关注学生在家情况,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对留校学生要加强看护,学校全天开放图书馆,组织好在校住宿生室内活动,并安排专人负责组织学生的日常活动,确保学生安全。停止学校内全部实施工程。 

  三、应急保障 

  1.信息保障 

  完善信息传输渠道,主要以电话、网络等形式上报,保持信息传输设施和通讯设备完好,保持通讯方便快捷,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的安全畅通。 

  2.人员保障 

  应组建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预备队,一旦启动预案,立即投入使用。应急预备队按照重污染天气的具体情况和指挥部门要求及时调整成员组成。 

  3.善后与恢复 

  当接到由具教育局下达的应急终止命令后,立即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补齐因重污染天气而影响的室外课内容或者因停课而影响的正常教学内容。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认真,对应急处理中的经验、不足和教训加以总结分析并报上级主管部门。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