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市直

区县

梨树县人民政府 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双辽市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东区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西区人民政府

四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关于“河长制”工作推进情况的汇报

2020-06-10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河长办的科学指导下,四平市“河长制”工作落实好、见效快。作为“河长制”工作成员单位,我局主要负责南北河黑臭水体整治、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重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4方面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南、北河黑臭水体整治效果显著,基本消除轻度黑臭。

  1.高位推进、高效统筹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市委、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四平市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市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督查工作,定期召开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会议,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全面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工作,2016至2018年期间制定了《四平市黑臭水体行动方案》、《四平市南、北河黑臭水体水环境整治方案书》、《四平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三年攻坚作战方案》,有效落实我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责任,明确治理目标和整治方式。

  2.科学规划、综合整治。

  (1)截污控源。一是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南北河建成区内消除生活污水排污口,对错接、混接雨污水管线进行排查改造。二是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市污水处理厂(一期)恢复性检修后稳定运行,投资1.6亿元污水处理厂二期提标改造项目通过环保验收正式投运,污水处理厂一、二期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8万吨,满足我市污水处理需求,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三是实施南、北河截流干管改造工程,将原污水截流干管移至南北河两岸,新建截流干管36.2公里,解决干管局部渗漏问题,有效提高污水收集能力;四是经开区污水截流干管工程、红开区小红嘴河污水管网工程建设污水截流主线22公里,市区北部区域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五是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对市区道路、公园、广场、小区等109个项目进行海绵城市改造,改造总面积约119万平方米,新建透水铺装17.8万平方米、下沉式绿地21.9万平方米。

  (2)内源治理。一是清淤疏浚。综合调查评估河道水质和底泥污染状况,对南、北河建成区内河道淤泥及腐烂植物进行清理,底泥清淤10万立方米;二是垃圾清理。全面整治南、北河蓝线范围内非正规垃圾点,清理岸线垃圾1.36万立方米、畜禽粪便2000余立方米。三是生态修复。因势利导开展河道岸带改造,营造多样性生物生存环境,恢复水体自然形态,增强南、北河水系的自净功能,现已完成四平市西湖湿地项目、四平市西湖湿地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四平市南北河治理工程北河(4+718~9+193)段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城市防洪工程(北河主体防洪部分)、辽河流域生态修复缓冲带树木194亩。四是活水保质。对市污水处理厂排放尾水进行再生利用,对西湖湿地河道进行生态补水。依托二龙山水库对南北河进行生态补水,恢复水体生态基流,保障水体水质。

  3.长效巡查、定期检测。

  严格落实“河长制”,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五级管理体系。制定了“一河一策”及“清河行动”专项方案,完善了长效监管机制,持续开展巡河检查。2018年以来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共巡河2万余次。

  公开黑臭水体清单,委托专业团队按照点位密度要求,每两周对南、北河黑臭水体水质指标进行监测,每半年对监测整治情况公开,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4.成功申请示范城市。

  2019年10月15日,在全国第三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竞争性评审中,我市经财政部、住建部、生态环境部联合评审总分排名第一,入选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获得中央财政黑臭水体整治奖补资金3亿元。

  (二)合流制管线雨污分流改造全面开展,极大降低汛期溢流频次。

  截至目前,市区排水管网干线总长度310公里,其中:污水干线101公里,雨水干线66公里,合流制管网干线143公里。老城区自2015年起新、改建道路全部实施雨污分流制,根据《四平市贯彻落实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督查反馈意见整改方案的通知》要求,2018-2020年计划实施雨污分流36公里。2018年完成紫气大路立交桥辅路、东丰路立交桥辅路、创业路、兴达路、等道路雨污分流改造12公里,2019年完成文博路、文凯路、虹桥街等道路雨污分流改造12公里,2020年继续完成雨污分流12公里。按照《四平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 年)》,中期至2025年,雨污分流完成60%;远期至2030年,雨污分流完成100%。

  (三)农村生活垃圾整治成效显著,收运体系逐步完善。

  2018年,我市90%以上村庄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2019年,各县(市)、区按照《四平市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回头看”工作方案》要求,重点抓好村屯垃圾收集、乡镇垃圾转运站建设、垃圾收集箱配备、转运车辆配置、村级保洁员配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整治农村非正规垃圾点812处,并在《国家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信息系统》中销号。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共配备垃圾箱(池)10.2万个、建立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46个、配套垃圾收集转运车1838辆、配有保洁人员4845名,基本形成“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

  (四)重点乡镇污水收处设施陆续竣工,农村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按照《吉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及《四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要求,至2020年,叶赫、十家堡、茂林、营城子、王奔、双山、大孤山、伊丹、郭家店9个重点镇和榆树台、石岭镇2个辽河流域常住人口1万人以上乡镇应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截止目前,9个重点镇和2个辽河流域常住人口1万人以上的建制镇已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其中:石岭镇、叶赫镇、郭家店镇、榆树台镇4个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行,茂林镇、王奔镇、双山镇、营城子镇、大孤山镇、伊丹镇6个污水处理厂正在试水调试,十家堡镇污水管线已建成并连通郭家店镇污水处理厂。

  二、存在问题

  (一)黑臭水体整治。一是我市虽已完成前期全面整治项目建设工作,但后续雨污分流、生态修复等项目建设仍将持续开展,资金缺口较大,需争取各类资金填补。二是南、北河未建成区上游河道两岸个别位置仍有垃圾随意倾倒现象,导致降雨、刮风时垃圾入河;同时,有鱼塘设置排水口,将鱼塘内余水排入附近河道内,对河道水质造成一定影响。

  (二)城区雨污分流。我市雨污分流改造建成区尚未全部闭合,需进一步完善市区雨污分流系统。为避免造成浪费,部分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结合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实施,房屋征拆制约雨污分流改造进度。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受既有建筑物及各类管线影响,雨水管线铺设路径狭小,部分位置按照规范安全距离无铺设雨水管线空间。

  (三)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个别村屯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存在盲区角,基础设施分布不平衡、收运设备配备不足、缺少人员队伍的情况仍然存在。

  (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部分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主体尚未明确,缺乏专业维护管理人员,长效管理运营机制有待加强。部分地区缺乏运行维护资金,污水处理设施缺乏资金保障。

  三、下一步工作

  (一)巩固黑臭水体整治“初见成效”成果,2020年底实现“长制久清”。继续落实“河长制”制度,严格巡河检查,加强河道监测管护,确保整治成果长效保持。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雨污分流改造及生态修复等各项目建设,进一步巩固整治效果。

  (二)持续推进城区雨污分流改造。严把规划设计和质量验收关,新建区排水管网建设全部实行雨污分流制,建成区合流制管网结合城市建设与旧城改造逐步实施雨污分流。

  (三)不断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坚持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体系,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效果长效保持。

  (四)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明确重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主体,解决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维护费用不足等问题,保障重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

[纠错]
  • 打印
  • 字号大
  • 字号中
  • 字号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