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红十字会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红十字会主责主业,强部署、强推进、强宣传、谋长远,打造“良法善治”红会,主动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和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增强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主动养成从严从实、依法履职的新常态,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基本情况
(一)全面建章立制,强化组织领导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协调和规范管理,凝聚依法治市工作发展合力,四平市红十字会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办公室主任任副组长,办公室工作人员任组员的《四平市红十字会依法治市工作专班》,明确了依法治市的直接责任人,配备2名普法人员,细化清单任务,更好地压实责任,在人员变更的情况下及时作出调整,确保法治建设工作形成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抓的总格局。按照要求聘请了法律顾问。同时,市红十字会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四平市红十字会“八五”普法规划》等规章制度,要求各科室按照制度要求做好日常学法等工作,保证了我会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扎实落实。
(二)坚持内部普法,提高理论水平
市红十字会坚持把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组织人员认真学习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一是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党支部学习等形式,结合吉林省干部网络培训学院、e支部、学习强国等载体,认真开展二十大报告、习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典、宪法、红十字会法等的学习活动,增强全会干部法律意识。二是制定《四平市红十字会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组织督促领导干部按照清单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三是组织干部登录“民主与法治网”参与答题,提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工作的能力。四是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形式积极宣传法律法规学习要点,增强宣传氛围。五是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法律学习答题活动,通过知识答题比赛的开展,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
(三)加大社会宣传,营造舆论氛围
法治政府建设需要汇集群众的智慧,学习法律不能仅限于机关干部之内,更应该延伸至群众之中。市红十字会采取系列措施坚持向大众普法。一是在开展“五.八”世界红十字日、红十字博爱周、应急救护培训和志愿服务活动时,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和红十字会法等宣传作为重要内容安排部署。以悬挂宪法标语条幅和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向市民普法,讲解红十字会的救助政策和应急救护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和参与红十字公益事业。二是结合“进社区、亮身份、办实事、做奉献”“同心工程”“双百共建”等项目,积极向居民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居民知识水平。通过召开工作例会、专题会议、制定方案、落实制度来压实责任;通过发放倡议书、组织动员社区居民清理小区卫生、排查安全隐患,提升社区基层治理能力,促进成果共治共享。为提高群众突发急重症抢救成功率,市红十字会投入20万元购置11台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在全市人流量密集场所投放,进一步发挥红十字作用,为服务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四)完善规章制度,强化依法治会建设
我会积极践行依规依章治会理念,不断完善和改进各项规章制度,做依法治会的实践者。一是按照市依法治市办和市政数局等部门文件要求,积极报送“一规划两纲要”、“谁执法谁普法”等工作总结,认真进行自查整改和严格落实。二是结合我会实际情况,制定了《四平市红十字会制度汇编》《四平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公开、监督检查等制度,推进依法治会、依法兴会,打造党政放心、社会信赖、群众满意的红十字会。
(五)立足博爱为怀,做法治建设的践行者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推进改革创新,加强自身建设,真心关爱群众,着力提升核心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我市红十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建设“重要窗口”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人道力量。一是救助帮扶困难群体。市红十字会通过救助项目对困难群众进行帮扶救助,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五年来,红十字会累计筹集款物价值近2570.28万元。每年组织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走访看望困难群众,投入款物价值20余万元,逾4000人受益。大力开展项目救助工作,先后帮助66名白血病、先心病儿童申请“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大病儿童救助项目”救助金,帮助逾1300名肿瘤患者获得吉林省红十字会肿瘤救助。2021年,与北京水滴公司联合推出重大疾病救助项目,102名大病患者受益。积极利用“人体器官捐献缅怀月”“5.8世界红十字日”“人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月”等重要节点宣传,五年来,我市采集造血干细胞样本逾570例,成功实施造血干细胞捐献4人,2023年全市采集入库造血干细胞298例,全省排名第二,2024年我市造血干细胞入库采集413例,全省排名第一。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登记志愿者超过7000人。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理论学习不够深入,不够系统。市红十字会总体上能够按照依法治市办的要求开展法律知识学习,但是系统性有待提升。加之市红十字会没有执法权,存在“重业务研究、轻法律学习”的现象。平时集体学习法律法规的时间比较少,个人自学的更是有限,容易出现学法不够扎实、对法律条文理解不够深入等问题。
(二)普法宣传成效有待提升。市红十字会始终把普法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但在教育内容上往往以法律条文的宣讲为主,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对法律的敬畏、遵守意识教育。且宣传手段单一,宣传力量不足。 目前从事执法工作的干部大多数非法学专业出身,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培训。这导致了执法队伍专业性不足,能力素质不够高的问题仍然存在,执法人员专业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法律顾问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市红十字会总体能够按照《红十字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等红十字工作基本法律开展工作,但是遇到专业性法律问题时往往忽略了法律顾问的作用,向法律顾问咨询和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深化学习,落实领导班子学法制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学法表率作用,把参加各类集体培训、专题调研、主题报告会、个人自学等作为领导干部学法的重要阵地,增强学法的计划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提升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践行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二)依章依规,加强救助管理和宣传。充分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聚焦“三救”“三献”主责主业,以解决困难群众实际需求为抓手,发挥“桥梁纽带”“服务群众”“人道助手”作用,谋划救助项目,壮大救助实力,打造品牌效应,提升宣传效果。严格执行救助程序,规范救助行为,严格按照《吉林省红十字会肿瘤基金救助项目》等制度进行材料审核。利用普法宣传活动及在人道救助过程中,开展好人道救助普法工作,履行好红十字的工作职能。
(三)创新载体,强化法制宣传教育。积极运用微信、官网等新媒体构建多元宣传格局,让公众了解熟悉国家法律。注重法律宣传资料的制作,提升宣传效果,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印发插图本的宣传画册等方式,注重宣传的可接受性、深度性。重视街头普法,开展业务工作的同时兼顾好普法宣传,让街头普法定期化、常态化,使普法逐步成为广大干部和市民群众的自觉要求和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