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场监督管理局扎实开展全市“双打”工作,以扫黑除恶治乱为契机,认识再提高,工作再深入,力度再加大,全市共查处案件224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个,破获侵权假冒案件21件,抓获嫌疑人62人,打掉犯罪团伙10个,扣押涉案物品价值2000余万元,批捕起诉7件26人,审结侵权假冒案件22件,有力地打击了侵权假冒行为。
一是全面开展“四品一械”专项整治行动。市场监管局联合教育局重点开展了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排查813家学校食堂及周边餐饮和集体配餐单位、84家校内超市、1189户校园周边小超市,整改问题隐患295处,对央视3·15晚会曝光辣条检查食品销售主体3619户次,没收封存问题辣条34公斤,对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9000余人次,检查各类食品经营主体8907户次,查处流通领域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案件3件,全地区累计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48件。开展保健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出动检查执法人员8000余人次,摸排保健食品商户776户,清除4户;先后组织开展了“药品购进渠道专项整治”“中药饮片专项整治”“专管药品专项整治”“药品储运条件专项整治”“疫苗储运及使用专项整治”等,出动执法人员8218人次,执法车辆786台次,检查药品零售企业1871户次,医疗器械零售企业3800余户次。上半年重点开展了针对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推荐中成药品种检查,检查药品零售企业、中药饮片零售企业、医院美容11户,抽查药品、中药饮片、美容整形药品29批次,查处假药、劣药、不符合标准医疗器械案件36起。
二是扎实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市场监管部门加大了商标权、专利权行政保护力度,积极开展对重点市场、重点商品商标、标识集中整治,重点查处假商品、假名牌、假洋货、假商标、假冒专利行为,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双随机”检查2户商标印制及商标代理机构,接待专利侵权告诉1起,查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特殊标志虚假宣传案件20起,涉案金额22余万元。
三是深入开展农资市场打假专项行动。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重点查处有制种历史的区域,对隐蔽性较强、地理位置偏远的山区和林间地的田块全面排查,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假劣种子、化肥等各种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出动执法人员2054人次,出动执法车辆832台次,抽检317个批次肥料,检查市场770个次,检查企业68个次,检查门店2590个次,入户倒查1999户次,检查品种293个,抽检农资产品335个,清理虚假宣传单、宣传画1960张,查处侵权假冒农资案件19起,涉案金额32余万元。
四是重点开展净化文化市场专项行动。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严厉打击出版物、书画作品、报刊、软件等侵权盗版行为,规范各类印刷厂守法经营,相继组织开展“清源”“净网”“护苗”“秋风”“固边”多次专项整治行动。出动执法人员1082人次,出动车辆233车次,检查网吧、歌舞娱乐、游艺、印刷等各类场所269家,检查新闻出版行业经营单位881家,检查各类学校9所,收缴各类盗版教材教辅读物2800多册,检查出版物场所97家,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8000多盘(张、册),查处相关案件9起。
五是积极开展互联网打假专项行动。市委宣传部、互联网信息中心和市场监管局等部门以互联网领域为重点,坚持线上线下治理相结合,不断加强网络市场监管,深入推进电子商务领域产品质量执法打假,严厉查处网上销售假冒产品、侵权知名商品、虚假宣传等行为,加强对淘宝、微信、本地论坛等平台的日常监测跟踪。全面开展“网剑”“剑网”专项行动,线上共检查网站、网店30542个次,线下实地检查103个次,检索涉平信息401857条,删除违法商品信息6条,责令整改网站10个次,其中对网络经营责任人进行行政约谈一次,查处涉嫌利用互联网发布违法广告信息案1起。
六是深入推进“两法”平台建设。各部门始终将“两法”衔接平台和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列为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的重点,各县(市、区)、各行政执法成员单位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按照“谁立案谁处罚谁录入谁公开”的原则,督促落实本行政区域内各行政执法部门开展“两法”衔接案件录入和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努力实现执法监管和行业管理等信息资源共通、专家公用、成果共享。针对“两法”衔接平台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项培训,聘请专家进行授课,目前平台共录入行政处罚案件122件。
七是营造良好“双打”共治格局。充分利用四平日报、四平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以及市直媒体所属的子报、子刊、新闻网、微博、微信平台、客户端等新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围绕“3.15”“4.26” 等重要节点,结合重大整治工作,组织开展集中宣传造势工作,实现了专项行动“电视有画面,报纸网络有文字、电台有声音”的宣传效果。各地各部门共出动5000余人次,制作宣传展板93块、喷绘横幅204条,发放宣传资料15万余份,营造了浓烈“双打”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