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市直

区县

梨树县人民政府 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双辽市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东区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西区人民政府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2019-09-03

主持人

各位网民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您收看本期市政府门户网站访谈节目,今天参加访谈的嘉宾是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宗教事务局)副调研员于红同志,您好,欢迎您的到来。

于红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

近年来,国家、省、市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都非常重视,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我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开展情况?

于红

好的。四平市属于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全市少数民族人口25.39万人,占总人口的7.93%。共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等33个民族成份。辖有1个民族自治县即伊通满族自治县、2个民族乡镇即四平铁东区叶赫满族镇、双辽市那木斯蒙古族乡和18个少数民族村屯。 2019年,我委按照国家民委和省民委关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始终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认真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探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之路,进一步维护了我市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工作中,我们主要是在三个方面下功夫、抓落实,务求实效。一是加强领导,夯实基础。近年来,我委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摆到委党组的重要议事日程,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定期听取汇报,研究问题,部署工作任务,及时解决涉及民族团结进步方面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为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强化工作措施,抓好示范点建设。目前,我市共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2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双十双百”示范点9个,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37个。为进一步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2019年我们把创建工作的突破口选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建设上,制定了具体的标准和创建措施,并深入开展了创建活动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宗教场所等“六进”活动。7月26日在伊通满族自治县召开了四平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7个先进单位进行了现场交流发言,并集中参观了7个创建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示范点。各示范点积极完善工作制度、组织政策法规宣传,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调解矛盾纠纷和帮扶贫困户。2019年以来,共开展各种民族政策法规宣传、节假日走访少数民族贫困户和民族文化活动等20余次。三是依托社区,创新创建载体。这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和取得实效的关键,为此我们在工作中非常注重方式方法和创建模式的创新。一方面,我们依托东关社区,组建了全市第一家社区“民族之家”。召开了社区少数民族代表座谈会,就如何发挥“民族之家”作用征求意见建议。举办了社区“民族之家”法律知识培训班,通过“民族之家”,进一步统筹谋划,整合资源,面向社区少数民族居民集中开展政策宣传、法律培训和文化活动,提供帮困扶贫、社区养老等多项便民服务,让社区的各民族居民真正实现交往、交流、交融。此外,我们依托桥西社区,积极谋划民族工作与新兴媒体相结合,开展宣传和便民服务,得到了社区和群众的认可。

主持人

下面,再请您再介绍一下,近几年来我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于红

好的。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重视下,我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可以说是成果丰硕,也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一是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成效显著。近年来,市民委坚持每年9月份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集中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吉林省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以及党的民族方针政策已深入人心。2018年,市民委先后组织开展了“学习十九大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第三届社区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培训班”、“民族情·三下乡”、“民族政策法规进社区”、“四平日报民族团结进步专刊”等宣传教育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不断发展。2016年-2018年,我市民族地区共得到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948万元,落实项目44个;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先后有7家和6家企业被列入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享受贴息政策;铁东区叶赫满族镇等2镇3村被省民委、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命名为首批“吉林省少数民族特色小镇”和“吉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叶赫满族镇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叶赫镇永合村被评为第二批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投入1500万元改造升级的叶赫那拉城项目,已成为汇聚历史文化、满族文化的传承基地。三是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体育等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目前,全市少数民族乡(镇)、村(屯)均建有文化馆(站)和图书室,建设农家文化大院60个。伊通满族博物馆争取专项资金800余万元,对展馆进行扩容和重新布展,并向社会公众开放,接待能力不断增强。几年来,涌现出《叶赫史话》、《叶赫民间故事专辑》、《女真叶赫兴衰史》以及《伊通满族》系列文化丛书等大批反映满族历史文化和风土民情的文学作品。我市少数民族体育代表队在全省历届民运会上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民族团结教育进学校、进课堂,从小学到高中,分别开设了《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民族政策常识》等课程。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健康发展,自治县和民族乡镇实现了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四是城市民族工作不断深化。目前,在全市76个社区设立了民族宗教事务联络员,集中培训联络员200余人次,实现了城市民族工作专人化和制度化。每逢元旦、春节、国庆以及朝鲜族老人节、回族的开斋节、满族颁金节等节假日,举办少数民族歌舞表演、歌曲演唱会、书画展等文化联谊活动,近年来相继组织开展了朝鲜族老人节、三八节、青年节庆祝活动,朝鲜族春游大会、回族开斋节、满族颁金节联谊等活动。五是少数民族权益得到了切实维护。自2010年以来,每年为全市回族等10个少数民族群众发放肉食补贴,并且逐步提高补贴标准,目前全市累计发放600余万元。为规范补贴发放工作,2015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回族等少数民族肉食补贴发放和管理的工作方案》。此外,加大清真食品管理力度,会同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每年至少开展两次专项检查,确保清真食品市场规范有序。六是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近年来,铁东区叶赫满族镇人民政府等3个集体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伊通满族自治县伊通镇建国村党支部书记孙国柱等9人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孙国柱还当选“吉林好人·最美民族团结之星”。2018年,伊通满族自治县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这些集体和个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有力展现了我市民族团结进步典型的风采,有效促进了工作的整体提升。

主持人

在此,非常感谢于红同志和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全体工作人员为全市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团结进步做出的贡献。欢迎您再次做客我们的访谈节目,这期访谈就结束了,网民朋友们,我们下期再见。

于红

再见。

[纠错]
  • 打印
  • 字号大
  • 字号中
  • 字号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