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市直

区县

梨树县人民政府 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双辽市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东区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西区人民政府
在线访谈
[文字直播]

主持人

栾局长,您好!很高兴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下面有几个关于四平工业发展的问题,请您为广大网友解答一下。

主持人

请问栾局长,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全市工业在创新转型升级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那些成效?

栾国辉

主持人好,广大网友大家好。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工业立足老工业基础优势,围绕“三四三”产业布局,向改革要动力、向管理要效益、向市场要竞争力,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兼并重组增活力、靠大联强上项目、技术改造促转型,培育壮大“新动能”,提升改造“旧动能”,真正把企业做强、把产品做精、把品牌做亮,让工业的“腰板”挺起来、硬起来。全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产品技术创新,努力补齐工业创新短板。可以说我们在工业转型升级上做了大量务实性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好技术改造。围绕“三四三”产业板块,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实现技术升级改造、产品更新换代。2017年1—6月全市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30项,累计完成技改投资47.72亿元。一批重点技改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填补我市食品产业链空白的总投资6.2亿元的四平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酸奶及乳酸菌饮料项目已经于2016年年底投产;康达年产5000台免耕播种机项目一期工程基础建设已经竣工;总投资4亿元的四平线路器材厂产业转型升级改造项目于2017年5月投产。二是突出创新引领。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现状,引领“四平制造”向“四平智造”转变,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天津大学智能制造创新四平中心”正式揭牌,“浪潮四平云计算中心·大数据交易所”挂牌成立,出台了《推进四平云计算中心和大数据交易所的实施意见》。三是抓好创新载体。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全市建立了梅花鹿院士工作站、换热器院士工作站、换热器国检中心、换热器省级研发中心等创新研发机构。2016年全市首次投产新产品达到123种,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已经达到62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5个。这些平台的建立,为企业创新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支撑。四是抓好政策支撑。市委、市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步子大、含金足”的精准调控政策,支撑转型升级。制定出台了工业保增长、促转型的20条意见及其管理办法,两年共支持专项引导资金项目146个,累计支持企业资金额度达到4458万元。通过以上措施,我市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比如说,换热器产业方面,成立了吉林省换热器产业发展战略联盟,成功创建了国家换热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示范市,天正换热器与哈工大合作的年产10万平米负压蒸汽冷凝器项目进展顺利,换热器正由民用向核电、军工领域拓展。专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方面,由低端的改装车向高端清淤车、桁架箱式运输车、翼展式物流运输车、旅游房车等中高端特种车发展。绿舟照明节能公司和一汽四环合作,生产的LED大车灯成功打入一汽,成为一汽集团配套的重点企业;吉林世宝奔驰汽车底盘支架通过审查,列入戴姆乐采购中心采购目录;中航奋进高端房车生产线已建成;一汽四平专用车引进韩国技术的翼展车已出样车。农机产业方面,填补国内空白的禽类自动掏膛机、填补省内空白的康达免耕系列精量播种机、E518大型收割机等一批高端农机新品相继推出,产品正在由普通农机具向具备农业操作全程能力的高端产品方向发展。食品产业方面,乳酸菌饮料、木糖、阿拉伯糖等高端食品产品相继推出。医药健康产业方面,医药健康产业围绕梅花鹿的资源优势,相继推出了鹿茸素胶囊、鹿胎素胶囊近10个系列、100多种生物保健产品。

主持人

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请问栾局长,我市工业在稳增长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栾国辉

工业是四平的脊梁,也是四平的未来。我们采取六项有力措施,保证工业稳增长。一是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市工信局充分利用网站公布、电话通知等手段,将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工业稳增长支持政策进行广泛宣传,使每户企业都知晓这些政策,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引导企业享政策、扩投资、增产能。二是做好融资服务。市工信局不断完善企业融资需求信息库,定期向金融机构推荐企业融资需求项目;积极开展银企保对接活动,为银企搭建对接平台;充分发挥助保金池作用,为更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三是全力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我市2015年出台了《解决规上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会议纪要》,解决规上工业企业“土地证、房产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我市又出台了解决拟入规工业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政策,现在这项工作正在推进中。这项工作实实在在的为企业融资打开天窗。四是积极出台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2015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工业保增长促转型的若干意见》,2016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工信局将继续严格执行这些政策,在嫁接改造、品牌培育、拓展链条、搭建平台、融资发展等方面给予企业大力支持,推动工业经济加快发展。五是加大盘活存量资产的工作力度。我局把启动闲置资产、停产半停产企业作为推动工业稳增长的主要途径,通过资产置换、破产重组、合作开发等有效举措,努力促使企业重现生机,尤其是对“双停”企业采取市、县(市、区)两级领导进行包保。截止目前,以红钢为代表的一批“双停”企业已重新启动。六是继续抓好企业入规工作。市工信局积极做好入规企业培育工作,解决企业成长中的问题和困难,落实相关政策,支持小微企业成长壮大。年内确保80户企业入规,不断增加我市规模企业数量,为工业稳增长注入新的动力。通过这些措施,我市工业稳增长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1~6月份,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098亿元,实现了“双过半”的目标。

主持人

打造千亿级产业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制造业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请问栾局长,市工信局作为全市工业经济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贯彻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千亿级产业发展?

栾国辉

近期,市委、市政府根据我市产业发展总体情况,结合国家宏观产业经济政策、发展方向及我市的产业优势,提出了在今后一个时期,打造十大千亿级产业的战略构想和具体目标,其中涉及工信部门的有换热器、农机、专用车和大数据四个千亿级产业。对此,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全局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国家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好契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技术进步与创新为核心,以产业高端化发展为导向,以优良的公共服务和引导性政策为保障,加快四大产业转型升级,向产业高端迈进。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全力推进抓好落实。一是明确发展目标。围绕千亿级产业的发展需求,着力推动制造业和大数据产业向开放式创新方向发展,通过产学研合作和嫁接改造,在几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二是坚持以“创新为引领”的原则。着力引进国内外先进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领军人才,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中心、院士工作站和博士流动站,加快形成先进技术能力;在换热器、农机、专用车、大数据等领域,着力推动与科研机构协同研发,通过多层次、全方位提升我市制造业和大数据产业的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加快提高产业竞争力。三是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发挥巨元、康达、吉运、浪潮等企业的核心带动作用,以产业联盟为支撑和引导,大力推进换热器主题公园、农机产业园、专用车产业孵化园区、大数据交易所建设,初步形成集聚效应。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四平产业向系统化、智能化、集成化、服务化发展,向中高端迈进。

主持人

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加快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必由之路。请问栾局长,四平工业如何深入对接欧洲“工业4.0”,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

栾国辉

市工信局将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制造2025吉林实施纲要》,以申报“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为契机,按照《中国制造2025》“1+X”规划体系的总体要求,深入对接欧洲“工业4.0”,牵头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四平实施方案》,为我市工业全面实现《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各项任务目标提供了基础保障。申报“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工作已经完成。为了顺利完成既定目标,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市工信局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简称“四基”)直接决定着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是提升我市工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我市工业紧紧围绕落实《中国制造2025四平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四基”发展。瞄准国家强基工程高端突破,着眼我市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需求和薄弱环节,依托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和骨干企业,滚动实施工业强基重点项目,集中资源突破一批市场需求大、基础条件好、带动作用强的基础产品和技术,为工业强市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实施智能制造工程。紧盯国家和省制定的“十三五”期间智能制造的目标任务,引导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完成智能生产装备改造,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普及;方向机、巨元换热器、吉运专用车等制造企业基本实现智能转型,举全市之力将其打造成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医药等行业重点企业完成智能生产装备改造,逐步向智能型迈进。结合我市工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并存,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情况,采取分行业、分企业等方式灵活组织,依层次实施差异化推进,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快智能制造步伐。三是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全面落实制造强市战略,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围绕资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提升,以传统制造业绿色化升级改造为重点,以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发展为牵引,以示范试点为抓手,加快构建绿色工业体系,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建立工业绿色发展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工业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到2025年,传统制造业物耗、能耗、水耗和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绿色制造水平明显提升,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四是实施服务制造工程。 第一,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平台,以拓展供应链增值服务为核心,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在供应链内及供应链间实现服务化。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增加服务投入,延伸服务链条,从主要提供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和服务并重转变。第二,鼓励制造业企业发展定制化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等。引导企业拓展在线监控诊断、远程故障诊断及维护、系统运行维护、网上支付结算等新业务及产品后市场服务。第三,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由提供单一设备或产品,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转变。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建立企业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推广大型制造设备、生产线等融资租赁服务。争取到2025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实现二、三产业并重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五是实施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工程。将政府引导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相结合,实施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工程,推广安全生产科研成果和重大安全装备,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装备,强力淘汰不符合安全标准、安全性能低下、职业危害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技术和装备,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生产能力,在源头上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严格行业规范和准入管理,严禁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低的项目建设。鼓励和推动装备、石化、民爆等重点行业企业对机器设备和工具、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劳动保护和生产环境以及厂房设施和管理手段等方面开展安全技术改造。在危险环节和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岗位实施“机械化换人、机器人作业、自动化减人”改造,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提高企业安全防护和信息化监管水平,坚决消除重大事故隐患。 总之,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攻坚克难、不断前行,为四平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做出新的贡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