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市直

区县

梨树县人民政府 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双辽市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东区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西区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

关于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的暗访通报

2018-07-02

四平市人民政府督查通报

四政通字[2018]9号                                            签发人:郭灵计


  按照市政府领导指示,6月11日至15日、6月21日至22日,市政府督查室会同市扶贫办集中7天时间,先后赴伊通县、双辽市、梨树县,随机抽查了10个乡镇12个贫困村和5个非贫困村,实地走访了42户贫困户。本次督查重点围绕产业扶贫、驻村帮扶、台账资料、危房改造、饮水安全以及医疗、教育、就业、小额信贷等政策落实展开,采取查阅台账、访谈干部、入户调查、电话抽查等方式开展了暗访。灵计市长批示:“这次暗访工作很扎实,很有成效,暗访工作要形成制度,长期坚持,持续传导压力。脱贫攻坚要突出问题导向,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围绕暗访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精准用力,步步为营,真正下足‘绣花’功夫,推动我市脱贫攻坚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现将具体情况通报如下: 

  一、扶贫成效 

  (一)产业带动成效明显。各地大力推进扶贫产业发展,通过光伏发电、龙葵果种植、保健品研制、秸杆加工、杂粮加工、米面加工及苗木基地、蔬菜大棚、畜禽养殖等扶贫项目,不断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产业带动作用正在形成,脱贫成效日渐显现。 

扶贫产业项目及受益分红情况一览表 

单位 扶贫产业 类别 覆盖率 受益分红
双辽市 光伏发电项目 整县推进 2017年实施的整县推进的光伏发电和畜禽养殖项目对全市47个贫困村、143个非贫困村11410户21276人实现了全覆盖,覆盖率100%。2017年主要调整玉米种植50万亩,改种花生、香瓜、杂粮等。 按贫困户划档,年人均达700元至3000余元。
养鹅、养鸡、养羊等养殖项目 贫困户年增收500元至2000余元。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贫困户年增收2000余元
花生脱壳厂、米面加工厂、杂粮加工厂、棚膜经济、畜禽养殖等项目 整村推进 2017年整村推进的扶贫产业项目对32个贫困村实现了全覆盖,其余15贫困村扶贫产业项目正在谋划当中。 多渠道拓展贫困户增收,贫困户受益拓宽。
梨树县 龙葵果项目 整县推进 2018年梨树县政府拟与建日科技合作的保健品项目、拟与创岐公司合作的龙葵果项目,计划对全县贫困户实现全覆盖,该项目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预计年底实现受益分红。 预计贫困人口年收益分红达800余元。
保健品项目
蔬菜大棚、农机服务、畜禽养殖、秸杆加工等项目 整镇推进 2017年整镇推进的扶贫产业项目达26个,对当年脱贫的贫困户及未脱贫的贫困户实现全覆盖。2018年整镇推进的扶贫产业项目达25个,对2018年计划脱贫和未脱贫的贫困户实现全覆盖。 2017年已脱贫和部分未脱贫的贫困户,年人均受益分红达600-1000元。2018年计划脱贫和未脱贫的贫困户,年人均受益分工计划达800余元。
伊通县 光伏发电项目、种鸽养殖项目 整村推进 全县27个贫困村实现项目全覆盖,非贫困村项目覆盖率为50%,正在谋划推进5个整镇推进项目,力争下半年覆盖率达100%。 贫困户年增收500-2000元。
养牛、养猪、养鹿等畜禽养殖及苗木基地 整镇推进
木耳、百合等种植业项目
农机服务等项目

  (二)包保帮扶举措有力。各地均选派了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和“一帮一”包保干部,包保干部围绕“熟知政策、摸清底子、选准项目、入户走访、办好实事、做好记录”等要求开展精准服务,对贫困群众做到了思想上关心、精神上鼓励、物质上帮助和技能上培训。 

驻村帮扶工作成效情况一览表 

单位 谋划项目情况 第一书记
驻村情况
第一书记帮扶亮点 驻村工作队帮扶亮点
双辽市 省市县三级共为村里谋划项目201个,协调帮扶资金2407.5万元。 47个贫困村及143非贫困村均选派了第一书记和工作队。 ①省委政研室驻兴隆镇耕耘村第一书记协调资金100万元,建设苗木扶贫基地,年分红达12万元。 四平市经合局、脑科医院、华宇集团驻王奔镇宝山村工作队协调资金80万元,为村里建设“三个中心”(多功能会议中心、科技信息中心、医疗健康中心),并建设笨榨植物油厂。
②王奔镇驻宝山村第一书记协调1080万为5000亩水田打井上电,该贫困村260户1069人全部受益,1公顷水田年节省成本2500元。
③东明镇驻前太平村第一书记协调资金30万元,为村里建设泥鳅养殖项目、饲料加工厂,引导和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梨树县 市县两级共为村里谋划项目165     个,协调帮扶贫资金2100万元。 39个贫困村均选派了第一书记,231非贫困村均安排了驻村工作及包保单位。 ①蔡家镇驻姚家村第一书记协调资金1500万元,为村里修路、安装自来水、建设大棚、建设苗木基地,为村里贫困户脱贫受益提供保障。 梨树县林业局驻白山乡岫岩村工作队协调资金8万余元,为村里建设苗圃。市地税局驻榆树台镇张家街村驻村工作队协调100万元资金,为村里修路、为贫困户建大棚、修缮鸡舍。
②梨树镇驻北夏家村第一书书记协调资金5万元,为村里建设了龙葵果种植项目,为贫困户受益分红提供有力支撑。
伊通县 投入资金3881.7万元,协调引进资金8455.38,落实项目55个,674户贫困户受益,开展业务培训1227人次。 27个贫困村及160个非贫困村均选派第一书记,安排了驻村工作队及包保单位。 ①黄岭子镇驻杨家村第一书记协调资金达30余万元,为村里建设了绿化苗木基地及配套设施,2016年贫困户人均分红780元,2017年人均分红672元。协调民宗局扶贫启动资金15万元,与发达养殖场合作发展养殖产业,2017年底为贫困户人均分红306元。 县农牧局派驻马鞍镇北岗子村驻村工作队,协调农牧局养殖项目资金30万元,年底为贫困户分红2.4万元。今年,正在协调县民宗局100万元户户通水泥路项目,协调县水利局修建养鱼池项目。
②伊丹镇六家村第一书记结合村现有的28栋食用菌大棚项目,采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使17户贫困户40人受益分红。

  (三)农村合作社助力脱贫。各地充分结合村情实际,在全面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合作社+贫困户”“扶贫车间+贫困户”扶贫模式,合作社经济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搭建了桥梁。 

贫困户加入新型经济合作体情况一览表

单位 自然情况 入社情况 考核要求 备注
双辽市 建档立卡贫困村47个、非贫困村143个,共11410户、21276人。 入社贫困户达8009户,入社率达70%。 达到国检省检50%以上考核要求。 143个非贫困村入社率稍低,其中那木乡井岗村贫困户入社率偏低。
梨树县 建档立卡贫困村39个,非贫困村231个,共6887户、13266人。 入社贫困户达到4160户,入社率达60%。 达到国检省检50%以上考核要求。 231个非贫困村贫困户入社率稍低。
伊通县 建档立卡贫困村27个,非贫困村160个,共5424户,10087人。 入社贫困户达2954户,入社率达67%。 达到国检省检50%以上考核要求。 160个非贫困村入社率偏低。

  二、存在问题 

  (一)扶贫产业项目分红期限不足。伊通县黄岭子镇杨家村苗木种植和黑猪养殖协议约定受益分红期限为2018年底。黄岭子镇正源鸽业约定受益分红期限为2019年底。伊通镇关家村光伏项目约定受益分红期限为脱贫任务结束。双辽市整县整推进的光伏项目约定受益分红期限为2020年。“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待遇”难以兑现。 

  (二)扶贫产业项目覆盖率偏低。实地调查发现,个别贫困村和大部分非贫困村仍然没有扶贫产业项目,扶贫产业项目仍在谋划,推进扶贫产业项目进度迟缓。按照国检、省检关于“扶贫产业项目覆盖贫困户100%得满分,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0.1分”考核要求,无扶贫产业项目的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村和非贫困村此项无法得分,实现不了持续脱贫目标。 

  (三)危房改造诸多问题急待解决。一是无房贫困户无法按期脱贫。各地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均存在有宅基地无房或无宅基地无房问题,目前,解决此类问题既无政策支撑,又无专项资金保障,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无法按期实现脱贫目标。二是部分贫困村C级危房修缮未纳入统建计划。伊通县黄岭子镇杨家村列入2018年C级危房改造共19户,均由贫困户先行垫付资金,现有5户因无筹集资金渠道,导致工期延迟甚至放弃本次修缮机会。三是极个别贫困户危房改造质量堪忧。伊通县大孤山镇大孤山村林佰东住房(系D级危房),于2017年统建完成,现场查看时,室内墙壁(系承重墙)出现宽度2厘米长度1.5米裂缝,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四是厕所利用率不高。因没有安装上下水、冬季无取暖管线、储粪池积满难清淘和农民生活习惯等原因,厕所利用率普遍不高。 

  (四)加入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不高。一是贫困户加入合作社覆盖面偏低。个别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加入合作社覆盖率仍不足50%,如双辽市柳条乡厚俗村、双山镇杜力村贫困户没有加入合作社,距国检省检关于“贫困户加入新型合作体覆盖50%以上得满分,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0.1分”考核要求仍有差距。二是解读政策和执行政策存在偏差。通过入户走访,伊通县伊丹镇六家村部分享受低保政策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积极性很高,但当地民政部门表示因低保系统与工商登记系统信息共享,贫困户一旦加入合作社就意味有稳定收入来源,不能再享受低保政策,致使多数贫困户被迫放弃加入合作社,限制了合作社在贫困户脱贫过程中组织聚合与带动作用的发挥。 

  (五)驻村书记及村干部作风不扎实。伊通县黄岭子镇杨家村第一书记对2016年、2017年已脱贫和2018年、2019年拟脱贫户数、人数不清。大孤山镇孟家村第一书记将驻村工作日志写成“大事记”,未能真实反映驻村帮扶情况。伊通镇关家村第一书记和村书记对精准识别和退出程序不清。电话随机抽查了梨树县胜利乡两名包保帮扶乡干部,均对“两不愁三保障”及整乡推进的“秸杆深加工”项目及受益分红说不清楚。走访梨树县四棵树乡七家村贫困户时发现,该户“一帮一”帮扶联系卡有乡干部,没有联系方式。问询乡干部、村书记及贫困户,发现三方表述的收入、支出、年人均纯收入口径不一。 

  (六)建档立卡台账资料不规范。一是台账资料不统一。因市里没有明确规范要求,现各县(市)区台账不统一、县乡村三级台账资料不统一,县乡两级资料较为规范,村级材料不规范。二是“数字脱贫”问题依然存在。梨树县胜利乡代家堡村2017年脱贫户中有6户的年人均纯收入均是3800元,该6户贫困户收入渠道不一样,刚性支出不一样,可年人均纯收入却一样,有数字造假之嫌。梨树县四棵树乡董家村“2016年入户调查表”,发现有7户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均是3400元,家庭状况、收入渠道及刚性支出均不一样,但年人均纯收入却一致,存在随意填报的问题。三是大数据平台信息更新不及时。梨树县榆树台镇袁家岭村祝淑平贫困户(属1户2人,已于2017年脱贫),该户刘云龙(祝淑平之子)已于2017年9份退出现役,但系统仍标识为现役军人。四是贫困户帮扶信息卡更新不及时。走访梨树县胜利乡代家堡村4户贫困户发现,新到第一书记李洪光驻村已有一个多月,贫困户墙上帮扶信息卡仍为原第一书记杨海涛。代家堡村贫困户马贵宝家中因刮大白,帮扶信息卡已20天未及时上墙,期间村干部、第一书记、工作队多次入户均未发现此问题。 

  (七)扶贫车间就业扶助空间有限。伊通县的就业扶贫车间主要承接引松入平和地下管廊项目工程,自2016年建厂运营以来,2017年吸纳附近村民用工达270余人,2018年达280余人,均是非贫困户用工。通过伊丹镇政府与公司协调,2016年吸纳贫困户12人、2017年为8人、2018年为1人,因贫困户多属于60岁以上、因病因残致贫,受《劳动法》和无劳动能力等原因,公司无法吸纳贫困户到就业扶贫车间就业。双辽市就业扶贫车间现正在选址,仍处于前期准备阶段。 

  (八)小额信贷未能充分发挥效用。各县(市)区政府与各银行合作机构积极开展了贫困户授信等级评定工作,但因建档立卡贫困户年龄偏大、无偿还能力、有不良记录等原因,多数贫困户无法通过扶贫小额信贷审批。部分获得扶贫小额信贷证的贫困户因无合适项目、无经营管理经验等原因自动放弃了贷款,只有极少数贫困户如愿获得小额信贷。 

  (九)扶贫政策末端宣传不到位。部分2017年已脱贫的贫困户对县乡村扶贫产业受益分红情况不清楚,对驻村第一书记叫不上姓名、对第一书记谋划分红项目不知情。通过入户调查,双辽市柳条乡厚俗村2017年已脱贫的任殿峰、胡全信两名贫困户对双辽市整县推进的光伏发电项目受益分红、驻村第一书记杨勇协调建设的100口灌溉机井项目及2017年年人均纯收入情况不知情。 

  (十)脱贫户认定信息不够精准。通过查阅村里2017年已脱贫的“贫困户入户调查分析表”发现,部分贫困村干部对贫困户收支情况不清楚。经现场问询,村干部对“家庭总收入”一栏“医疗救助金、低保金、养老金、新农合报销医疗费及受益分红”5项清楚,对“生产经营性收入(种植收入或流转租金)和“其它收入”(粮补、直补)2项不清楚。有的贫困户“家庭总支出”一栏“生产经营性支出、医疗支出、教育支出”三项为零,与因病致贫平时看病支出合不上。“生产经营性收入”和“其它收入”2项及“医疗支出”1项与“贫困户入户调查分析表”填报有较大出入,家庭总收入数据偏大,家庭总支出数据偏小,年人均纯收入失真,数据填报随意性较大。 

  三、督查建议 

  (一)要深入开展脱贫攻坚问题自查自纠。各单位对督查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整改,实行销号制度。要举一反三,对照省提出的6个方面32个问题及省指出的10个方面共性和个性问题,县乡村三级要扎实开展自查自纠,彻底纠治脱贫成效不高、识别不精准、驻村不扎实、帮扶无实效、台账不规范、政策宣传不到位等问题,确保脱贫领域相关问题不反弹。 

  (二)要重点围绕脱贫攻坚难点问题施策。要充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立足短期脱贫,着眼长期致富,重点研究解决无房户住房、扶贫产业受益分红、“扶贫车间+贫困户”就业扶贫、农村新型经济体聚合带动贫困户脱贫、一户一策精准帮扶等难点问题,实现脱贫全覆盖、无死角。 

  (三)要不断完善扶贫资产收益分配机制。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收益分配方案,既要保障脱贫不返贫,又要优先扶持再生贫困户。扶贫资产收益分配要实行上限与下限的控制,贫困户收益分配要实行动态调整。扶贫资产收益要严格管理,确保贫困户收益分红及多余收益资产使用流程、用途公开、公正、透明。 

  (四)要全面规范扶贫档案台账管理工作。对开展脱贫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音像、电子数据及“一户一档”等台账资料,要按照管理类、施策类、脱贫类、识别类、贫困户类5大类进行分类整理,县乡村三级要统一标准,有专用档案盒、有目录清单、有档案编号。杜绝台账内页资料他人代签、随意涂改、信息模糊、缺页漏项、填写混乱、数字口径不一等问题。 

  (五)要扎实做好扶贫与扶智扶志工作。要不断提升开展脱贫工作的能力,多用“农村话”“农民嗑”宣讲脱贫政策,用农民身边的典型引领和感染农民。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邀请专家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家中开展技能培训、技术指导、项目合作、医疗义诊等服务活动,为贫困户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要探索发展“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生产车间+农户”,创建农业合作社以先进带后进等模式,实现脱贫致富。 

    

    

  市政府督查室      

  2018年6月25日      

[纠错]
  • 打印
  • 字号大
  • 字号中
  • 字号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