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来了”广播在线解答法律解惑、中小学生全国宪法网络学习、普法文艺节目进乡村……今年以来,四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把法治宣传教育作为全面依法治市重要基础夯实筑牢,创新方式推进“七五”普法工作,法治宣传教育行动如火如荼,为建设“美丽四平、幸福家园”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落实责任清单 有力推动新普法格局
四平市直机关工委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全国法律知识竞赛,市文广旅局结合体育赛事宣传法律知识,市总工会举办“遵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讲座,市农业农村局举办进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开展法律知识培训……
四平市58个重点部门认领了普法职责,同时开发“六大普法载体”“六种普法形式”指导各部门普法工作,让普法责任制更加具体明晰,可操作性更强,有力推动形成“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的新普法格局。同时,还制定出台了《四平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方案》《四平市“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加强脱贫攻坚中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通知》《建立以案释法工作制度实施方案》《四平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考评标准》《关于推动四平市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的通知》等制度方案,完善了普法工作机制,让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丰富活动载体 普法工作实现全覆盖
“这个文艺演出办得好,看了节目还学了法律知识。”7月,吉林省法治文艺巡演在铁西区英雄广场、双辽五一村成功举办,活动将文艺节目与普法相结合,让广大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受到法治熏陶。
四平市积极打造多种学法平台,建立多层次普法载体,开展宪法法律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等普法活动,法制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得到持续增强。同时,将宪法法律学习宣传教育与环保督察、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有机融合,开展“服务大局普法行”主题实践活动,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6.5”世界环境日,在英雄广场举办“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宣传活动,27块宣传展板宣传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普法志愿者为市民解答生态环境相关法律问题。梨树县举办法律知识培训班,社区两委成员和居民代表通过以案释法案例、法律知识解读,宣传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铁东区深入企业、社区、机关等,通过设置宣传条幅、流动广播车、发放手册等手段增加普法宣传实效。伊通县、铁西区成立法治宣讲文艺演出团,宣传生态环保、扫黑除恶、婚姻家庭等法律知识。
今年以来,举办送法下乡专场文艺演出28场,法治报告会7场,法治讲座265场,农民法律知识大讲堂34期,法律咨询500 余场次,普法宣传赶大集活动180余次,发放法治宣传册、宣传单160000余份,受众30余万人。
聚焦普法重点 确保法治理念根植人心
4月,市委理论中心组扩大会开展法治专题学习,吉林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海滢教授围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副市级以上领导和市管干部进行了专题法治辅导。7月,各级理论中心组开展了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学习。市管领导干部进修班专门开设3门法律课程,县(市)区干部培训实现法律课程全覆盖,进一步增强了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
中小学法治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5月30日,覆盖全市中小学生的“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启动。6月,全市中小学校“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火热开赛。全市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宪法小卫士”网络学习活动,参赛人数位列全省第二名。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通过网络直播同步参与教育部现场活动,全市中小学校师生齐诵宪法。结合第六个国家宪法日暨教育系统宪法学习周活动,市教育局与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开展宪法日法治宣讲活动,切实提升了广大学生的法治意识。
夯实法治阵地 确保普法工作有序开展
今年以来,四平市公园、广场、社区、村镇法治文化元素普及率不断提升,伊通满族自治县建成“御路广场”法治广场,命名市公安局平安宣教馆等5个场所为“四平市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利用农村文化广场、文化站、图书室、村文明实践站、村主要交通路口等载体和场所广泛设置法治宣传栏、宣传板、文化墙、广告牌,积极推进农村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全市建有各类法治宣传栏427个、宣传板1000余个、文化墙150余处、图书角600余个。
充分发挥媒体在法治宣传中的独特优势,在报纸、电视、手机等各级媒体开设法治专题专栏。开通市直及各县、市、区普法微信公众号,通过以案释法、法律解读、普法新闻广泛深入的开展普法宣传。市政府网站、各执法部门网站、四平发布、精彩四平、四平微报等媒体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全方位营造法治宣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