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双减”工作启动以来,四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双减”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纳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工作任务,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用好“加减乘除”法,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一是做好学生全面发展的“加法”,系统优化课后延时服务水平
四平市是省内首批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地区,在全市15所公办普通高中、174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开展课后服务,惠及12.4万名学生,得到安立佳副省长充分肯定,并要求各地学习推广。为落实好国家和省关于课后服务的最新要求,各学校严格执行课后服务政策,课后服务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有效破解家长接送难题。全面推行“5+2”“一校一特色”模式,实行“艺体社团活动+作业辅导”式课后服务,不断丰富延时服务课程种类,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满足学生和家长对课后延时服务及课程的需求。截至目前,共有特色课后服务课程100余种、成立课后服务活动社团1000余个,全市已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和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
二是做好学生课业负担的“减法”,统筹协调推动“五项管理”落实
以落实“五项管理”为抓手,先后出台《四平市中小学“五项管理”实施办法》《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并为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工作出台20项举措,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小学生减负政策体系。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兴趣爱好,制定了作业布置、批改、督查等具体管理办法,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指导教师创新作业布置,丰富作业内容形式,并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督导检查,有效减轻家长、学生负担。目前,全市已实现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90分钟。
三是做好教学质量提高的“乘法”,倍速倍量增加优质教育资源
深入推进中高考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主阵地作用,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研教改,在全市推广优秀集体备课模式、开展教学名师评选、教学质量监测、学科专家组活动等高质量教研活动,促进了全地区初中阶段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大学区管理改革,积极构建城市(县城)义务教育大学区(优质学校)支援乡镇学校的有效运行机制,全市组建义务教育学校大学区(校际联盟)37个,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和在校生“两个全覆盖”,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谋划建设3所中小学校。学生减负、课堂提质,关键在教师,教师履职关键看师德。四平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先后开展“学党史、提境界、树师德、转作风”活动、干部队伍建设“五化五覆盖”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五机制五评价”,加大对违反师德师风行为查处力度,对7名违规补课办班教师给予严厉处分并全市通报,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召开“庆祝第37个教师节大会——暨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活动,认定80名四平市名优教师,评选表彰10名“四平好人·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用身边的典型引领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强化典型引领,全面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四是做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除法”,合力规范校外培训机构
为全面推进“双减”政策落地,四平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双减”工作部署推进会议,起草制定《四平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研究制定15个配套政策,进一步推动“双减”工作落实落细。针对四平现有的513家校外培训机构,协调构建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多部门联动机制,采取强力手段,加大治理工作力度。一是停止审批全市各级各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二是公开发布监督举报电话,成立专项工作检查组,对已审批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全面排查,责令关停42所无证无照校外培训机构,注销24家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办学许可;三是结合“双减”和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抽调10名工作人员成立5个检查组,每天不定时对全市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全覆盖排查;四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广告行为进行检查,当场拆除外部牌匾和内部宣传广告;五是充分利用公共媒体资源及网站、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开设“双减”话题专栏,全面加强政策宣传解读,积极正面发声,使广大教育工作者、校外培训机构举办者、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不断提高对“双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形成社会共识。
四平市在“双减”工作中多措并举,有效减轻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赢得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