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届一中全会、二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聚焦市委中心工作,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守正创新、锐意进取、依法履职、担当作为,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新突破。
聚焦政治引领
永葆对党绝对忠诚政治本色
思想理论武装入脑入心。坚持完善五级理论大学习格局,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充分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固化机关“学习星期四”“每日一习话”等制度,继续开展“学习研讨月”“建设新四平、勇担新使命”学习宣讲和系列座谈,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今年上半年,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体学习研讨5次,机关组织集中宣讲、专题研讨、辅导讲座12次,推动常委会理论学习、党性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党委意图贯彻坚定坚决。按照市委“三三九一”高质量发展战略,谋划和推进人大工作。加强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建设,切实履行管党治党责任,严格执行党组重大事项向市委请示报告等制度,把党的领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立法、监督、代表等各项工作之中,以有力有效的组织保障带动人大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坚持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事项,依法作出决定决议,及时将市委决策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
服务中心大局
履职担当发挥监督助力作用
助力黑土地保护。纵深推进“林长制”“田长制”专项监督,督导和推动“多长合一”“人防+技防”体系建设。做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议案的督办工作,对《农田水网条例》贯彻情况开展调研督导,推进条例落地落实。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展乡村振兴“一法一例”执法检查,视察畜禽粪污处理及综合利用情况,探索走出乡村振兴“绿色”路径。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认真落实环保法,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2022年度全市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厚植四平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助力经济稳中提质。依法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预算执行及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听取《政府安全生产报告》,围绕全市食品(玉米)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
助力民生福祉稳步提升,调研职业教育发展、侨务工作开展情况,组织召开爱国卫生条例宣传工作会议,推动提升相关工作质效,增加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致力良法善治
地方立法实践再次创新突破
开展科学精准立法。深化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落实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回应社会和百姓期盼,确定《四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四平市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2个立法项目。落实“五化”工作要求,提前介入法规起草、调研、论证等工作,《四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一审征求意见稿已经完成。协同立法成效初显,牵头组织开展五市辽河流域保护协同立法,实地走访查看闽江、资江和东辽河干流、支流22条、河流国考断面6处、畜禽粪污储存点7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和湿地各8个、水库10个,全面查找出3类22个问题,高强度、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条例(草案)及决定(草案)初稿起草工作,首次实现全省协同立法零的突破。
坚定维护法治统一。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制定出台审查工作办法和备案审查衔接联动工作规则,建立“审查建议函”制度,构建全流程闭环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双覆盖”(“一府一委两院”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全覆盖、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听取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报告全覆盖)。着力加强法律监督,听取法院对市人大常委会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组织调研全市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情况,助推依法治市全面深化。
夯实履职基础
代表作用发挥更加扎实有力
着力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常态化组织开展代表履职培训,做深代表“第一课”、代表履职“基础课”。扩大代表对立法、监督等工作的参与范围,使地方立法和监督工作更好倾听民意、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加强代表履职管理机制建设,探索建立代表履职管理信息系统,推进代表履职管理规范化、常态化。
着力丰富代表履职形式。按照“全覆盖、制度化、常活动、重实效”的要求,建成标准化“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201个,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落实落细《关于加强代表工作的七项措施》,推动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三进两联一发挥”主题活动,推进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民主实践不断丰富。畅通代表知情知政渠道,高质量办好《代表民声》简报和“代表在行动”专栏,推动代表声音落地见效。
着力增强建议办理质效。锚定“双高”标准,在议案建议高度、广度、力度、深度上下功夫。做实“五监督”措施,推进督办工作制度化、流程规范化、督办常态化、办理实效化,不断提高建议落实率、问题解决率和代表满意率。
坚持党建引领
“四个机关”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头上党课、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深化“机关建设年”活动,细化“四强四增”各项措施,强化学习、活动、会议、接待等18项机关制度并形成长效机制。定期开展党规党纪和廉政警示教育,一体推进“三不腐”,支持保障驻市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开展工作,营造风气清正、向上向好的政治生态。
从严从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眼新时代人大工作需要,持续推进“四个机关”建设,以“四个专班”为基础,扎实开展红色故事宣讲主题宣讲、青年干部小讲堂、委室主任讲坛等活动,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工作队伍。上半年,市人大常委会荣获2020-2022年度文明单位、优秀基层党组织,“奋进十四五、建功新四平”主题实践被评为突出业绩项目。
多措并举深化宣传研究。围绕民主实践、法治建设和三级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等开展理论研讨,推动人大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围绕人代会、常委会会议和重大活动开展宣传策划,拓展人大立法、监督、代表、自身建设等工作宣传报道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提升市人大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宣传平台影响力,努力构建完善多方位、全覆盖的人大宣传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