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天下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粮食节约行动方案》中指出:“支持农户科学储粮”“在东北地区推广农户节约简捷高效储粮装具”。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全面加大对全域农户“地趴粮”储存习惯的整治力度,大力实施农户庭院立体存储,推广产后服务中心、“五代服务”,创新开展企业收购“延期结算”业务、实施粮食生产全产业链服务,在全市构建了科学储粮的氛围浓厚、储粮方式多元化、农户积极配合的新局面。
立体储粮措施到位
我市粮食部门针对梨树县、双辽市多数农户“地趴粮”的储粮习惯组织走访调研,发现问题后及时研究解决办法,形成调研报告,出台具体举措,制定了四平市解决“地趴粮”问题推进方案,结合前一年节粮减损情况,调整顶层设计,为科学储粮工作打好基础,对接到位。
由于梨树县、双辽市农户缺少储存装具,两地领导积极筹措资金,持续推进完善立体储粮设施,为农户发放聚乙烯网囤等立体储粮装具近70万套,新增庭院粮食简易仓容近80万吨。截至目前,全市已到位立体储粮物资铁丝网1.66万个,钢结构立体储粮装具0.46万套,聚乙烯网储粮装具78.4万个,可实现安全储粮185万吨以上,促使“地趴粮”消除率达94.2%。
全市多个乡镇分别成立技术服务队、服务组,深入村屯指导,帮助指导农户整理简易储粮装具。指导村帮扶小组,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为无劳动能力等特殊农户立体储粮提供帮助,做到农户储粮收到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技术指导就讲到哪里。
多点服务助农增收
推广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五代服务”。适时启动全市29户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的“五代”服务,并充分发挥粮食收储、加工企业在库点布局、仓储设施、机械设备、人员管理等方面优势,组织籽粒收粮食或脱粒后粮食有序送入粮食产后服务企业,减少农户储粮环节的经济损失。
创新开展“延期结算”任务。鼓励社会各类主体开展粮食产后服务,支持粮食企业转变经营模式,创新服务渠道,为农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后服务,千方百计让广大农户减损降耗助力增收增产。截至目前,梨树县、双辽市开展产后“延期结算”业务的粮食收储加工企业和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已拓展至20余家,签订“粮食延期结算”服务合同100余份,总收储量达5万余吨。
精细实施粮食全产业链服务。紧盯市场、企业、农民和合作社的需求,创新开展“带地入社”等5个服务模式,发动多个企业自主创新服务项目,极大地推进“储粮在家”向“储粮在库”的转变。目前已累计为农民和合作社代储粮食50万吨。
看价卖粮利国利民
梨树县喇嘛甸镇兴达农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去年种植玉米120公顷,将收获的1440吨粮食全部进行立体储存,取得了良好的收益。“以前是庭院堆放,看天卖粮,在大雪覆盖前就得把粮食卖出去。如今,实行立体储存,把粮食栈起来了,看价卖粮,什么时候想卖完全自己说了算。”合作社理事长姜铁军说。
双辽市那木斯蒙古族乡双城村种粮大户李占君,根据自家储粮的实际需求,买来粮库废弃的晒粮装置,改造后增加出粮口,将玉米脱粒进行存储,以方便喂养牲畜。“用这种方式进行存储,粮食自然脱水较快,营养价值也比烘干的粮食要高。”李占君介绍。
双辽市卧虎镇浩然村天地缘农机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董万金,积极响应国家科学储粮号召,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去年将收获的粮食,全部搬进了“新房子”,一座座整齐的玉米栈子,笔直地坐落在自家大院里,如同一节节满载黄金的火车车厢,微风吹来,散发出丰收的气息,甚是壮观、气派。据董万金介绍,合作社每年种植玉米的面积都在300公顷以上,面积大、产量多,储存一直都是比较棘手的问题,自从这两年粮食进了仓,不仅破解了储粮、坏粮问题,让粮质有了保障,还有议价的权利,那是绝对收益,种粮讲究科学,储粮也讲究科学,以后会一直以这种方式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