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市委、市政府聚焦农机、换热器、汽车零部件(专用车)和机械加工等四大支柱产业,着力推动产业创新转型升级,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促使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强起来、聚起来、活起来,推动“四平制造”向“四平智造”进发,奋力谱写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崭新篇章。目前,装备制造产业链条和配套体系比较健全,现有规上企业41户,2023年实现产值53亿元,规模总量约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4%。
重研发 优结构
推进农机产业向高端迈进
我市坚持以黑土地保护农机产业创新示范基地为载体,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核心,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切实在“三化”改造、提升承载能力、助企开拓市场、增强研发实力等方面做文章,同时,全面加快农机产业“智改数转”进程,推进农机产业向高端智能领域升级。
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我市制定出台产业政策规划引领产业发展,投资建设产业孵化载体提升承载能力,强化跟踪服务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开展各类展销推介活动助力开拓市场,带领企业家前往国外对接考察交流,加强产学研用互利合作增强研发实力,全力打造农机产业发展新高地。目前,我市农机品类位居东北首位,拥有康达、顺邦、艾斯克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主打产品的农机生产制造企业,秸秆打捆机、免耕播种机、智能化家禽屠宰及深加工成套产品国内领先,产品涵盖拖拉机、播种机、收获机、打捆机等6大类二十多个系列品种,形成了以动力、耕整、播种、植保、收获、秸秆处置利用,家禽智能宰杀、粮食烘干机械等为主体的农机产业链条。
强创新 延链条
推动换热器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市充分发挥东北地区换热器产业发展集聚区的基础优势,抢抓换热器产业快速发展战略机遇,在制定规划、加快转型升级、发展专精特新、搭建合作平台等方面做文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差异化协同发展,不断推动换热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目前,我市现有换热器规上企业16户,亿元以上企业3户,2023年实现产值17.6亿元,同比增加23.4%。以巨元、维克斯、天正、泰和等为核心的一批换热器企业逐步发展壮大,产业集聚承载能力显著增强,产业体系日趋完备,整体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发展空间潜力较大。全市换热器产业现有检验检测平台2个,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个,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创下了单板换热面积国内最大、单机装机能力国内最大、单机水处理能力国内最大、承压能力国内最强等多项纪录。
强龙头 促协同
引领专用车行业整体提升
多年来,我市通过不断加强与长春和一汽的合作,精心打造服务一汽、辐射全国的长平汽车产业走廊,成为全国专用汽车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现有规上企业12户,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的6.5%,2023年实现产值18.7亿元,同比增长72.8%,占全市工业产值的5.1%。
为推动专用车产业快速发展,我市积极支持企业开拓市场,通过开展产需对接活动、协调对接一汽集团等方式,帮助奋进专用车、华凯比克希、世宝机械等企业增强为一汽配套能力,扩大销路。明晰产业发展路径,对全市汽车零部件和专用车产业重点原材料、主要产品、重点项目等全面梳理,精准绘制了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图谱、专用车产业链图谱,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参照。提升企业技术水平,积极引导企业更新老旧设备,推动技术创新升级。
从“制造”到“智造”,我市装备制造产业具有了更旺盛的生命力,已然成为四平这座城市的一张闪耀名片,它们见证了四平人努力拼搏、奋起赶超的时代脚步,也将为打好打赢四平“经济攻坚战”“荣誉保卫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