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新居亮丽多彩、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个个产业生机盎然……四平广大农村,处处迸发着勃勃生机,一幅“村庄美、产业强、农民富、乡风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尽情地铺展。
今年以来,我市锚定建设农业强市不动摇,稳经济、严整治、强统筹,以扑下身子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在乡村振兴时代中,积极争当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两个排头兵”,奋力谱写农业农村现代化四平新篇章。
保护黑土地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更是乡村振兴的根基和命脉。我市坚决巩固粮食丰收基础,坚持稳面积、提单产、扩总产,全市落实粮食播种面积59.5万公顷,比去年增加0.6万公顷。春耕生产实现圆满收官,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基本实现全覆盖,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目前,大田玉米已进入喇叭口生长期,农作物长势良好。持续开展“四沟四渠”综合整治,上半年已整治农田沟渠3037公里。
我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黑土地保护摆上战略位置,砥砺奋进,开拓创新。抓实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新建项目进展顺利。截至7月2日,伊通满族自治县1万公顷高标准农田新建项目工程进度达81.9%,沟渠工程已基本完工,水泥路和桥涵工程正在施工。双辽市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工程进度83%,沟渠、农田井及电力配套设施、土壤改良等田间作业工程已完工。
持续打造“梨树模式”升级版,示范带动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向更大面积推广。今年,全市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单元40个,推广实施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达到43.26万公顷,超额完成省定任务。
产业多元兴 激活发展引擎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我市坚持“大小齐抓、户场齐建”发展路径,以精准举措推动畜牧产业量质双升,实现“猪稳、牛扩、鹿兴”多元发展格局。强化生猪产能调控,在中小养殖户中选择合适对象推广生猪二次育肥代养模式,有效盘活闲置栏舍资源,提升养殖综合效益。强化肉牛产业攻坚,推进梨树县肉牛交易市场开市,吸引周边养殖户集中交易,促进肉牛存栏量稳步增长。截至6月末,肉牛养殖量达到151万头,同比增长2%;宣传、落实肉牛屠宰倍增奖补政策,有效激励屠宰产能翻倍提升,截至6月末,全市肉牛屠宰量达到1.28万头,比去年增加1800头。强化特色鹿业振兴,抓好梅花鹿产业集群建设,吉春大健康产品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四平梅花鹿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吉林省梅花鹿特色产业园区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全市梅花鹿饲养量发展到12.76万只,同比增长21.6%。
打好“结构调整、品类调优、水域建设”组合拳,围绕二龙山、转山湖等46座大中小型水库,加快引进、开发名优养殖鱼类品种,不断提高生态渔业质量,二龙山水库大水面生态养殖大银鱼项目省级政府财政支持资金200万元。上半年我市一产水产品产量2397吨,同比增长6.77%。创造渔业一二三产经济总产值2.699亿元,完成省定目标的50.27%。
环境内外兼修 焕发乡村新颜
我市不断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制定2025年度全市乡村建设行动任务清单,明确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重点工作任务,共涉及22个部门7大类41项重点工作任务。截至目前,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占比达到80%,24小时供水工程比例达到98%,危房改造已开工建设344户,新改建农村公路已完成设计210公里。
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今年争取到19个“百村示范”村创建名额,获得一般债券资金约1.96亿元,并已下达各地。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今年3月以来,以“清洁乡村、净美家园”为主题,聚焦“五清四整三提升”核心任务,启动为期100天的村庄清洁专项行动,对村庄街巷、农户庭院、公共空间及田间地头等重点区域开展全域整治,全市累计动用各种车辆、机械3.5万台次、清理公共场所975处、清理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45.2万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显著。
逐梦田园织锦绣,乡村蝶变绘新篇。我市锚定乡村全面振兴目标,用抓实农业农村发展各项工作的生动实践,持续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如今,乡村振兴战略正深刻撬动广袤乡村的发展动能,成为驱动四平向好图强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