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市深入实施招商引资综合改革,以“招商引资竞赛年”行动为引擎,构建了“市级主导、县级主责、开发区主业”三级联动体系。聚焦八个重点产业,深化招商改革,创新引智路径,盘活要素资源,推动项目签约与落地“双提速”,推动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四平。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从政策创新到服务升级,以奔跑之姿掀起招商引资热潮,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高位统筹强引领
奏响招商“协奏曲”
我市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以高位推动凝聚共识,以头雁引领激发动能,以协同联动汇聚合力,奏响全域招商的激昂乐章。从市级决策到基层落实,层层压实责任,构建起“人人抓招商、事事为项目”的生动格局。
市委常委会将招商引资列为重点议题,全面启动“招商引资竞赛年”行动;市政府常务会议季度调度,形成“部署—落实—反馈”闭环机制,有效激发全市上下招商引资热情。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奔赴北京、天津、江苏等省(市)开展经贸交流,市级领导认领招商任务,形成“一级带一级”的示范效应。市直部门、县(市)区、开发区协同作战,形成全域联动、全员参与的大招商格局。1月至6月,全市开展“走出去”招商103次,开展“请进来”招商469次,全域“大招商、招大商”的氛围持续升温。
深化改革激活力
激活发展“强引擎”
我市以开发区改革为突破口,在人事薪酬、财政体制、土地利用、绩效考核等领域靶向施策,破除机制壁垒,释放发展潜能,激活开发区内生动力,为招商引资装上强劲“引擎”。
全市6个开发区量身定制个性化改革方案,推行领导班子任期制、岗位聘用制、档案封存制、绩效工资制,打破“铁饭碗”,激活“一池春水”,做法在全省招商会议上作典型经验分享。通过铁东区与经开区财政协商,全市开发区均建立独立运行财政体系,充分激发自主招商积极性。修订开发区目录,科学核定,将原规划面积79.88平方公里减至46.73平方公里,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研究设定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以数据监测推动开发区差异化竞争。
创新策略拓渠道
织密招商“大网络”
我市打破传统招商思维,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举,以精准活动搭建平台,以驻外机构深耕资源,以靶向对接促进转化,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招商网络,让优质项目“近悦远来”。
全年谋划10场重大招商活动,“浙企进四平”“四平—金华合作交流会”、山东招商推介会等活动成功举办,亮点纷呈,推动一系列项目签约,吸引了150余家企业参与。完善驻外联络处管理机制,推行“1+1+N”团队模式(1名开发区班子成员+1名市经合局招商干部+N名开发区招商干部),精准对接200户企业,33次拜访商协会、办事处,邀请16户企业来平实地考察。联动5个省政府驻外办事处与4个金华驻外联络处,锚定360安全科技、阳光新能源等14家目标企业,推动招商线索向落地项目转化。1月至6月,全市新签约耘垦种禽孵化二期建设、桦森年产1G低温锂电池、河北润倾年产5000吨吊炉花生生产线建设、合禾美食年产420万箱玉米汁300吨玉米花生产、吉成医药成品药及医疗器械仓库等60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48.86亿元。
精准谋划夯根基
厚植招商“硬实力”
我市立足长远,以专业队伍建设为支撑,以产业图谱绘制为导向,以项目储备为抓手,夯实招商引资根基,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筑牢产业发展“四梁八柱”。
创新开展招商干部业务“比武练兵”活动,以赛促学、以练强能,全面提升招商队伍专业能力,锻造懂产业、精谈判、善服务的“招商铁军”。紧扣国家政策与产业趋势,突出四平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借助大数据平台,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为精准招商指向导航。借开发区“十五五”发展规划编制契机,全市各县(市)区谋划储备200个优质招商项目,梳理国内外头部企业、产业链引擎项目和关键环节项目,形成目标企业和项目库,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优化服务提质效
跑出落地“加速度”
我市秉持“服务即招商”理念,以全流程跟踪、全要素保障、全周期服务,破解项目落地堵点,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成立招商项目到位资金审核专项工作组,严审项目真实性与可行性,从源头保障招商质量。依托招商引资联席会议,会商研判解决项目堵点难点,打通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实施清单化管理,推进吉电股份梨树风光制绿氢、中煤绿能新能源—化工一体化低碳(零碳)园区创新示范、满草堂医药综合体等重点项目,以“妈妈式”服务推动签约项目早开工、早投产,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