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市直

区县

梨树县人民政府 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双辽市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东区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西区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

2025-08-05

  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今年以来,我市吸纳高校毕业生6894人,完成省定任务7808人的88.29%。驻平4所高校留吉就业创业7560人,占毕业生总量的52.31%。四平已成为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众多高层次人才各尽其才、竞相奔腾,创造活力不断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成为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能,为四平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创新岗位机制

  夯实“岗位聚才”载体基础

  深挖“体制内+学历提升”岗位。开发科研助理岗位281个,研究生1391人、专升本1300人、二学历780人。统筹三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编制1370个。县区协同,累计征集1700个优质岗位。校企联动,搭建“产业对接”桥梁。吉林师范大学2025届双选会吸引150家企业,提供岗位2800个,签约率达32%。吉林工程职业学院专场双选会,2230名学生达成意向,与本地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2024年培养的90名学员全部入岗入职。

  构建立体宣介矩阵。4月11日,吉林师范大学专场招聘会吸引200余家企业参会,提供岗位近7000个,达成就业意向583人。校地联动,“一员一校”送服务。深入驻平高校开展“一员一校”包保活动,开展宣讲5场,发放材料2.3万册。开通就业服务热线,提供一对一咨询2620人次,解决问题1380个。数字赋能,线上传播破时空。组织12场直播探岗活动,单场直播最高观看量达1.2万人次,互动留言4300条,视频回看量超3.8万次。设立“高校毕业生政策专区”,发布资讯3860条次、岗位信息1.3万条。

  积极落实人才评价机制,储备高层次人才资源。以“减流程、缩时限、优服务”为目标持续推进人才分类认定,推进人才服务提档升级。年初以来认定B类人才8人、C类12人、D类64人、E类90人,累计174人,人才分类管理成效显著。

  深化产教融合

  构建“实训育才”成长链条

  吉林工程职业学院与康达农机共建“现代农机产业学院”,2025届230名学生85%获得企业录用意向。四平数字经济产业园与5所高校签约,开发实训实习岗位3000个,168名毕业生留园就业。组织驻平高校与本地企业建立35个校外实习基地,4500名学生参加实习。组织20余家企业赴省内外高校招聘,吸引130名非四平籍学生来平实习,47人实习后留平就业。

  做好人才项目申报选拔指引,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吉林省讯达科技获评“2025年度吉林省人才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四平市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站博士后1人,拟再招1人;吉林省小铭人力资源、四平日新企业、吉林省十万李曹杨人力资源3家企业获评“2025年度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扶持项目”。

  优化服务保障

  打造“暖心留才”生态环境

  推行“一校一专班、一企一专员、一策一解读、一事一方案、一人一档案”,为毕业生和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落实政策闭环,让补贴“应享尽享”。今年以来发放就业生活、租房、购房补贴611.85万元,惠及483人。细化人才服务、解除后顾之忧,青年公寓建设高效推进。广泛发布产业人才青年公寓申请入住通知,并通过官网、公众号、宣传册等多渠道推广公寓申请政策,宣传覆盖30余家重点企业。采取跨部门协调、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等举措,解决房屋验收、交通配套等各类难题。今年以来,打造具有2800套房间的产业人才青年公寓,首批580套人才公寓已受理申请259人(份),81人(户)已办理入住。

  四平正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集聚各方的创新资源,推动实现人才“引得进、回得来、留得下、用得好”,让人才在四平安家、安身、安心、安业,为推动四平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汇聚强大人才支撑,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纠错]
  • 打印
  • 字号大
  • 字号中
  • 字号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