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技的星火点亮田间,当创新的理念融入生产,我市正以昂扬的姿态在农业现代化赛道上加速奔跑,让每一寸土地焕发勃勃生机。
为深入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市紧密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核心任务,系统推进试验示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等农业技术推广领域重点工作,有力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提高病虫害监测防控能力,提升全市科学种田水平,强化农技服务效能,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坚实支撑。
夯实增产基础
大力开展试验示范
田间试验示范是验证新技术、新产品实际效果关键路径。我市将试验示范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承接全国农技中心及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下达的试验工作安排,精心组织,科学布局,力求实效。
深化植保防治试验。开展玉米植保贡献率评价试验,通过设置不同试验处理小区,在杂草防除、病虫防控等玉米生长关键时期构建差异化防治环境,准确评估各项防治措施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实际作用,为优化全市病虫草害防治策略、促进植保技术应用推广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开展抗病虫、提单产技术示范。为集中展示玉米提质增产种植技术,我市组织10家国内领先的农化企业在梨树县联合开展“抗病虫、提单产”千亩集成示范,各企业结合自身优势,重点展示种子二次包衣、高效缓释肥料施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涵盖玉米全生育期的种植方案。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的示范展示,直观呈现先进农业技术对提升玉米抗逆性、减少病害损失、增加粮食产量的显著效果,为全市大面积技术推广树立标杆。
筑牢防控屏障
强化病虫监测网络
病虫精准测报是实现有效防控的前提条件。我市持续强化监测网络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信息传达畅通、预警应答迅速,确保重大病虫害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完善监测网络通路。依托省农业生产防灾减灾项目,优化各县(市)区重大病虫害监测站点布局,持续增配智能虫情测报灯、性诱捕器等检测设备,增设高标准病虫监测圃,提升自动化监测水平。同时,组织各地农技人员按照作物生育期和病虫害发生规律,定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系统调查,密切监测病虫害发生动态,并对突发性、暴发性病虫害保持高度警惕。
严控检疫性有害生物。持续开展稻水象甲、苹果蠹蛾等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动态监测与普查,在各县(市)区重点风险区域设立专项监测点,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发现疑似疫情或新发疫情,立即按程序上报并启动应急预案,坚决守住植物疫情防线,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加强体系建设
推动先进技术落地
健全的农技推广体系是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我市着力强化体系建设,促进技术普及。
编印推广技术指南。结合本地生态条件、生产需求和年度试验示范成果,精心编写《四平市2025年主推品种与主导技术手册》。详细介绍经实践验证的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高产优质抗逆品种,以及水肥一体化高产栽培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等主推技术模式及其操作要点。该手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已印刷并免费发放至各县(市)区农技推广部门、乡镇农业站,成为基层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指导的有力辅助。
提升农技骨干技能。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大力实施农技人员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计划。一方面,强化对基层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为农技人员回本地开展精准指导积累宝贵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重点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通过与农技人员开展结对指导等方式,提升其先进技术应用水平和科学种植能力,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我市将继续推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更加强劲的支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