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市直

区县

梨树县人民政府 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双辽市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东区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西区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

2025-10-13

  金秋十月,稻谷飘香,黑土地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伊通满族自治县广袤的田野里,玉米挺立、水稻低垂,农机穿梭、农民忙碌,一幅“粮满仓、民安乐”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今年,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13.64万公顷,预计总产量达12亿公斤,再创历史新高。这是伊通扎实推进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的生动写照。

  “三链协同”

  夯实农业产业根基

  伊通围绕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聚焦“供应链”“运输链”“销售链”三大核心环节精准施策,构建“三链协同”发展体系,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做优产品“供应链”,从源头严格把控农产品品质,整合区域内优势农产品资源,扶持壮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夯实产业发展的质量根基,确保每一份农产品都经得起市场检验。

  建立物流“运输链”,持续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打通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市场终端的“最后一公里”运输通道,有效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保障农产品能够新鲜、快速地抵达消费者手中。

  做强电商“销售链”,积极借力各大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扩大农产品市场覆盖面。同时,依托电商平台的规模效应,提升农产品整体收益,让农民在产业链下游获得更多实惠。

  稳粮增收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伊通坚持以“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为核心,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与科技强粮,为丰收奠定坚实基础。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57万公顷,今年新实施1.73万公顷,总投资6.27亿元,年底前预计完成工程进度50%。同时,依托中央单产提升项目,优选24个品种、推广14项主推技术,推动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2.7%,实现粮食增产万吨以上、农民增收2200万元。

  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伊通扎实推进保护性耕作,完成面积4.6万公顷,远超省定标准;实施耕地深松3733公顷,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作为全省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争取中央资金1000万元,推动畜禽粪堆沤还田5333公顷,有效提升耕地质量,让“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特色引领

  激活产业“新引擎”

  丰收不仅是粮食的丰收,更是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伊通立足资源禀赋,推动园艺特产、畜牧业、渔业多元并举,形成“一业带多链、多链促共富”的产业格局。目前,全县蔬菜产量达8.7万吨,水果产量达10.6万吨,棚膜园艺特产业总产值达11亿元,位居全市前列。畜牧业规模持续扩大,猪、牛、羊、禽、鹿养殖量分别达179.6万头、77.59万头 、20.5万只、2722.89万羽、12.96万只,规模养殖场达500家。渔业产值9780万元,增速21%,位列全市第二。

  特色产业品牌化、链条化趋势明显。“伊通大米”“梅花鹿产品”“靠山红船鲜食玉米”等“吉字号”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大樱桃、平欧榛子等特色产品形成规模化产业链,年产值分别达2400万元、5700万元,带动就业、促进增收成效显著。伊通正积极推动水稻、梅花鹿两大产业园纳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储备库,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和美乡村

  提升群众幸福感

  乡村振兴,既要产业兴旺,也要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伊通以“十百千万”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为抓手,总投资5409.75万元,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县实现垃圾日产日清,覆盖率达100%,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4.03万吨,发动农民投工投劳3.63万人次。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不断完善,建成4个处理中心、600个收集点,预计全年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5%以上。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伊通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今年新识别监测对象223户431人,发放小额信贷584.4万元,安排衔接资金8204万元并实施项目40个,筑牢防止返贫防线。

  农村综合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伊通探索构建“1+9+N”“三资”管理制度体系,全面清查集体资金1.8亿元、资产9.67亿元,推动资源发包收入4907.96万元,实现集体成员分红1881.51万元,惠及185个村,农民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丰收,是汗水浇灌的果实,更是奋斗书写的故事。伊通正以稳粮强基、兴业富民、和美乡村、深化改革为抓手,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稳步前行。

 
 

[纠错]
  • 打印
  • 字号大
  • 字号中
  • 字号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