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铁东区作为全市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先行示范区,坚持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努力抢抓当前“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两个机遇,依托自身资源优势,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以“四聚焦”全力推进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奋力构建“以红带旅、以旅传红、红旅结合”的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
聚焦责任落实,成立领导机构。一是成立领导小组。铁东区召开专题常委会,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委组织部。二是制定实施方案。召开石岭镇塔子沟村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启动对接会,制定《四平市铁东区石岭镇塔子沟村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分别征求7个部门意见,对相关工作进行部署。三是压实责任主体。为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铁东区石岭镇党委领导班子选派专班包保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党委书记抓全盘、分管领导抓项目、组织委员抓队伍,按照一天一调度、一周一汇报要求,确保建设内容既有特色又符合当地风格。
聚焦红色主题,传承历史文化。一是建设基地主展馆。展馆分为光辉足迹、红色记忆和星火相承三个部分,面积达400余平方米,对党的历史、塔子山战役和村党组织历史进行详细介绍。同时,面向全区各级机关党组织及社会大众公开征集红色乡村建设党史馆展品,作为红色教育教学点。二是打造周边红色氛围。修建红色主题雕塑1处、塔子山战斗事迹墙270平方米,沿G303公路东西两侧修建党建防腐木栅栏589延长米、铺设红色彩砖320米、悬挂“塔子沟村”红色标识27处,从而创造浓厚的党建氛围;三是开展红色系列教育。依托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发挥“塔子山战斗遗址”活教材作用,组织开展各级党组织进行党性教育近200余次,编写舞台剧“我们的信仰”,在全区“庆祝建党一百周”大会上进行汇报演出,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聚焦组织保证,改善村容村貌。一是选优配强村班子。坚持“三高三强两满意”标准,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选出村“两委”班子5人,平均年龄48岁,其中大专以上学历2名,形成老、中、青梯次配备。二是构建基层治理“网格化”。以屯组为单位成立党小组,屯组网格实现党组织覆盖,党小组共有党员37名,并设立“十户联防”小组39个,小组长均为党员担任,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三是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大力开展“三清理”“三拆除”及“三整治”行动,清理屯内带路两侧杂草杂物230延长米、河套和边沟垃圾230延长米、屯内垃圾场2处。修缮农户房屋外体里面10处、院外墙体200米,在屯内道路两侧新修建墙体276米、花池539米,完善屯内道路硬化120延长米,修建河套护坡350平方米,积极营造了“绿色美丽乡村,旅游生活宜居”的新风尚。
聚焦长久发展,打造乡村产业。一是建立“合作社+农户+公司”运营模式。申报中央和省级扶持项目,投入资金50万元,重点发展绿色杂粮种植产业25公顷,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依托当地现有7公顷葡萄园、25公顷小菜园等可利用资源,重点发展采摘产业,通过吸引各方游客采摘,进一步增加红色美丽村庄收入。二是将电商平台与农产品挂钩。发挥农业科技、人才、研发、服务方面的优势,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基础,在农科培训、项目共推、活动联办、打造农业元素品牌等方面展开合作,同步建设电商服务平台,联合欧亚集团公司开展“党建引领”助农增收活动2次,强化了现代农业产业与电商平台有机融合。三是积极开展道德银行。塔子沟村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以公民道德建设为契入点,结合实际探索出道德行为、量化积分、兑换实物的“道德银行”乡村治理新模式,把村民在环卫整治、移风易俗、公益奉献等方面的优劣表现量化成积分,然后存入各个家庭的账户,积分兑换成“道德币”后可从道德超市换取等值物品或者社会化服务。目前,已有20余户家庭通过乐善好施的道德行为兑换了等值物品,极大激发起村民的服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