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梨树县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以平安梨树建设为目标,用好人民调解的“加”“减”“乘”“除”法,全力筑牢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拓展渠道 做“加”法
梨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经济基础薄弱,但人口基数大,社会矛盾多,现有的人民调解组织仍需拓展,梨树县在平台建设和调解渠道上着力探索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路径。打造便捷高效“一站式”平台。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打造矛盾纠纷化解“一站式”平台,同时,向各乡镇(街道)延伸建立24个“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站,网上受理、调解、回访,融合“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功能,实现了数据信息即时汇总以及案件统筹办理。梨树县将进一步完善法院诉前、医疗、交通、妇联等调解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引入民间资本和力量,打造诉前调委会等各种类型的行业、专业调委会15家,发挥行业调委会的优势,开展调解工作。两年来,交通调委会调解200余件,法院诉前调解1500余件,医调委调解24件。打造独具特色百姓说事点。2021年以来累计投资30万元共打造升级版百姓说事点10个,各种调解室 8个。
开展排查 做“减”法
矛盾纠纷排查是人民调解的常态化工作,梨树县以日常排查、重点排查和就地化解的方式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日常排查保平安,制定村、社区、乡镇(街道)矛盾纠纷定期排查机制,村、社区每周、乡镇(街道)每月开展一次全方位、无差别、拉网式排查,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苗头隐患分类梳理,建立台账,加强矛盾纠纷预测预警、舆情分析和风险研判。同时注重发挥村、社区人民调解员、“百姓说事点”信息员地熟、人熟、情况熟的优势,收集婚姻、家庭、邻里、信访等矛盾纠纷信息。坚持源头治理,抓早抓小、应调尽调,早发现、早调解,防止矛盾激化升级。村(社区)、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排查过程中发现矛盾纠纷,不拖延,减程序,第一时间与当事人核实情况,力争做到矛盾纠纷不隔夜,调解纠纷不隔心。
解决问题 做“乘”法
一起矛盾纠纷可能涉及多个部门,多条法律条款,对于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梨树县建立“联帮调”工作机制。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整合梨树县所辖的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县公证处、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内部资源。协调和联合法院(法庭)、公安、妇联、工会、乡镇(街道)所属的土地、农经、林业、环保等乡镇(街道)各职能部门、村委会、社区,形成互联互动,组成对具体纠纷案件有针对性的调处团队,对赡养纠纷、抚养纠纷、家庭暴力、继承纠纷、离婚纠纷、务工合同纠纷等复杂矛盾纠纷案件精准施策,为民排忧解困。
分解任务 做“除”法
全县目前共有各类调解组织386个,横向企事业行业调委会15个,同时,建立矛盾纠纷化解智囊团,针对劳动合同、婚姻家庭等矛盾纠纷遴选专家能人进入矛盾纠纷专家库。纵向乡镇(街道)调委会26个,村调委会304个,社区调委会41个,以村镇干部为骨干,广泛吸纳老党员、老教师、驻村民警、政法工作人员加入人民调解队伍,在村大力培养“法律明白人”,实现村村都有法律顾问。每年对全县3800余名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稳固强化现有调解工作软实力,实现“调解队伍专业化、调解工作规范化、调解能力创新化”宗旨。梨树县落实“以案定补”制度,按照“谁调解、补贴谁、奖励谁”原则,2021年度共发放14940元,2022年度共发放32860元。极大地激励人民调解员工作积极性,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