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的初心使命,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塑造,不仅要在文化课上下功夫,更要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做文章。按照相民书记的指示精神,市教育局充分挖掘四平英雄城文化内涵,传承红色基因,在理想抱负、正义担当、健康乐观、务实创新等方面综合发力,着力培养“胸中有志气,眼中有光芒,手中有本领,肩上有担当,脚下有力量”的新时代阳光少年。
一是筑牢理想信念根基。联合吉林师范大学组织召开四平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盟2025年教学活动研讨会,围绕“行走的思政课:‘跟着总书记的脚步看吉林’”主题,带领学生重走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平、吉林各地考察路线,强化大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提升实践能力、厚植家国情怀。
二是传承英城精神。充分挖掘四平英雄城红色文化,创办英城中小学“时事新闻课”月悦·刊,宣扬英城红色精神,开展阅读红色书籍、红色故事演讲等活动,养英雄气、传英雄志、创英雄业。
三是加强体育锻炼。2025年,全市义务教育段学校课间已延长至15分钟,每天保证一节体育课或体育活动课,保证校园阳光运动2小时。铁西区地直街小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考体育考试中,优秀率为37.4%,同比提高1.4%,不及格率为11.9%,同比减少1.6%,中小学生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明显提高。
四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实施“薰衣草”行动,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开展全市心理筛查工作,建立一生一档的心理筛查档案,组织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我市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成功入选《吉林省中小学校心理健康典型工作经验》7大推广案例之一。
五是丰富实践活动。开展以“白山松水,大美吉林”“红色传承,美丽四平”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通过红色、科技、生态、农业等类型课程,让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全市近1500名师生分批次参加。
六是加强家校共育。成立四平市家长大学,挂牌成立346所家长学校,举办“四平市家庭教育大讲堂”,承办吉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润心行动”家庭教育周末大讲堂等活动,家校合作共育“环岛”效应逐步形成。